第232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36 字 1個月前

第2326章

“對於這批補充兵的安置,曹公公有什麼意見?”

對於祥福瑞號新任總掌柜田鈞的問題,時任黑龍江商棧保衛團坐營監槍內臣的曹青,仔細思考了一會後,回復道:“咱家總覺得這幫朝鮮奴兵沒什麼大用,最好不要放在勇士營第三戰兵營里,還是充作各商棧的守衛比較好。”

勇士營不是下屬各團嗎?

怎麼又出現了營級編製呢?

而且這個營與勇士營、京營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戰兵的營與京營以外各鎮明軍下屬的正兵營(又叫標兵營)、奇兵營、援兵營是一個級別的,所轄兵力不定,多的可以到2500~3500人,少的可以只有800~1000人----事實上,勇士營戰兵營的名字正是在勇士營第十七戰兵團於威海衛擴編后才產生的,其級別一般比京營的團要高半級----而京營的營,相當於集團軍或兵團;至於勇士營嘛,是一個特定名次,指的是以外籍兵為主體建立的軍隊,並不是什麼實際軍事層級,無非是因為下屬了若干營團,所以相當于軍、師一級罷了。

啥?勇士營是雇傭兵單位?

是的,追本溯源,早在永樂年間,明軍中就有勇士營的番號了,從那時起,勇士營就廣泛招募韃官番將,以為明軍正規軍的補充,因此,朱由崧重建勇士營后,自然也是效仿祖宗成例的,只不過匆忙組織之初,他手上並沒有多少蒙古及其他族裔的將士,所以,組建勇士營的第一個團時,也就是第十七戰兵團時,用的都是大明軍人和百姓----朱由崧不確定把信奉天主教的日本浪士編入勇士營后,南明境內會不會出現輿論風潮,也不確定江戶幕府得知后的反應,因此實驗團就沒安排浪士加入。

但在黑龍江方向,朱由崧是不可能派遣大股明軍支援的,所以,就只能用現有的資源,也因此勇士營第三戰兵營----勇士營第一戰兵營即擴編后的第十七戰兵團----里一定是充斥着日本浪士、索倫兵、達斡爾兵、愛奴族兵在內的大雜燴。

然而,儘管是大雜燴,但曹青依舊看不起那些早年被濟州水師、濟州保民團、蝦夷地保民團等部俘虜的朝鮮兵,認為他們戰鬥意志薄弱、戰鬥技能拙劣,頂了天,也就在日本浪士手下充當守衛商棧的力量。

黑龍江商棧保衛團總團首兼勇士營第三戰兵營營長金過義卻有不同的意見,只見他爭辯道:“曹公公明鑒,上面對商棧保衛團的指令一直沒變,那就是平衡,具體來說就是,任一處商棧內,各族兵馬的數量都要恰當,不能有一族的比例太高了;而如今,內務府從海外各處礦山裡一共抽調了二千七百名朝鮮奴工,若是按照曹公公的意見,抽出各商棧中的他族士兵,以朝鮮兵取而代之的話,只怕存在太阿倒持的現象;因此,下官以為,或可以向各地商棧保衛團派遣部分朝鮮兵作為守衛,但大頭還是該用來組建第三戰兵營。”

田鈞贊同道:“金總團的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要彼此牽制,確保兵權牢牢控制在我們手上,而不是讓某一異族尾大難掉。”

曹青反問道:“讓第三戰兵營充滿朝鮮兵,就不會出事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