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5章
山西清軍也試圖對呂梁反清武裝進行清剿,但卻面對連綿起伏的呂梁山,實在是剿無可剿,所以,只能選擇封鎖戰術,試圖餓死山中的反清義軍;面對清軍的餓殺戰法,孟三、張判子等率部北移至清軍統治相對薄弱的婁煩、靜樂、嵐縣等地活動,讓清軍的企圖大半落空,由此,呂梁山反清武裝就成了山西清軍身上的一個頑疾,極大的牽制了山西清軍的注意力。
除了呂梁山方向有反清武裝在活躍外,沁源、安澤、平順、陵川等地山區也有大小不等的多股反清武裝的活動,這些反清武裝時隱時現、飄忽不定,讓山西清軍疲於奔命,十分的頭疼;只是平原地區的士紳已經相繼降服於清廷統治,因此山西最主要的幾處平原谷地一直牢牢掌握在清廷手中,這就使得山西反清力量始終無法組織更多更大規模的反清鬥爭,也因此,某種意義上,山西成了既京畿周邊、畿南以後,清廷掌握的第三個“模範區”······
鑒於孫可望、劉文秀兩部在川南土司區的進展緩慢,張獻忠便在1646年四月初續調了兵馬三萬增援孫、劉兩部,得到增援的孫、劉隨即根據張獻忠的指示對參與反抗的川南民眾舉起了屠刀;正是在大西軍肆無忌憚的屠殺面前,川南土司退縮了,於是,當月二十三日,東川軍民府土司仲姑、烏撒軍民府土司蒙閟代表兩地土司向孫可望部輸誠。
大喜過望的孫可望一面命令東川、烏撒等地土司向大西軍提供糧秣驛夫,一面指揮大軍攻入了雲南境內;但由於川滇邊境的道路難行,所以孫可望和劉文秀最終決定兵分兩路而行;其中孫可望率部走西線攻尋甸府、嵩明州,爾後窺視昆明;而劉文秀走東線,攻霑益州、曲靖府、越州衛、陸涼州、陸涼衛、路南州、徵江府等地,最終包抄昆明後路······
而在夔州方向,得到後方補給的孫傳庭部,則吃准了當面順軍數量有限的軟肋,故技重施,繼續以水路夾攻的方式越過巫峽、對夔州府城及附廓的奉節展開猛攻。
對於孫傳庭的進攻,袁宗第等順軍本着利用三峽地形、且戰且退的宗旨,進行逐級抵抗,籍此不斷吸收孫傳庭部的衝擊力,最終消耗孫部的戰鬥意志和戰鬥潛能。
在這樣的戰術下,袁宗第在奉節以東抵抗了十七天,這才在遷移了夔州和奉節百姓后,撤出夔州府城,率部退往了雲陽一線,再次組織防線;只是孫傳庭這次咬着牙,逼迫黃蜚、馬得功等部用命,所以,袁宗第的雲陽防線沒有維持多久,就被迫再次退往了萬縣。
奪取萬縣后,孫傳庭一面安排大隊進行整修,一面又馬不停蹄的安排小股部隊經彭溪河谷上行,收復了實際處於士紳自治狀態下的開縣、臨江(鎮)等地,消除了側面的威脅,並與霧山山脈以西的新寧、達州、東鄉等地擁明武裝取得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