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29 字 1個月前

第2358章

雖然滿清與李自成之間沒有任何的互信,但此時此刻的李自成是乎也別無選擇,就只能半推半就的接受了滿清的“好意”,因此雙方在保寧府的談判進行的很快,短短七八天里就談妥了一切,簽署了一份雙方聯手割裂天下的協議。

根據這份協議的規定:

第一,李自成以大順皇帝的名義向大清皇帝稱弟;

第二,雙方的領土暫時以黃河為界,清廷控制黃河以北,大順控制黃河以西----具體來說,現階段,李自成將接手整個陝西,至於順軍在四川的控制區是不是歸還張獻忠,清廷不做過問,至於河南、直隸、湖廣等南明控制區的歸屬,則允許各顯神通,誰拿下來算誰的;

第三,李自成接收陝西后要儘快出兵河南,清廷在平定山東之亂后,也會儘快出兵河南和南直隸,以便讓南明顧此失彼,確保雙方不被目前看來實力最強、恢復速度最快的南明朝廷各個擊破了;

第四,雙方未來關係,且等消滅了南明,瓜分了天下之後,再做議定······

這份後來被稱為《保寧密約》的雙邊協議的簽署,標緻着清順之間達成了初步的同盟關係,不過,雙方之間的信任度依舊非常有限,所以,接下來在順軍接收陝西的過程中,依舊出現了大量的磕磕絆絆,且在雙方交接的過程中,陝西境內的反清反順擁明武裝並沒有停止抗爭,因此,直到1647年年底的時候,李自成才基本控制了陝西的大部分地區,而最後一支清軍從榆林撤出時,已經是1648年年底的事了······

“陛下,鴻臚寺奏稱,清廷提出以下休兵條件。”

按下李自成與清廷的談判及雙方後續交接陝西諸事不說,在棲霞山棲霞寺里,經過近半個月的“磨洋工”后,明清兩方的談判代表終於擱置了對滿清國家地位(及弘光政權正統性)的認定,進入真正的談判環節。

“第一,兩國皇帝今後以兄弟相稱,陛下為兄,清國皇帝為弟;兄長於幼弟每歲壽辰前,贈給幼弟金花銀五十萬兩,幼弟於兄長每歲壽辰前,獻兄長馬千匹、駝百頭。”

“第二,清廷歸還目前留居於北京的各親藩子弟並先帝嬪妃、公主、近戚人等,我朝歸還之前俘虜之八旗官兵。”

“第三,雙方在關內以黃河為界,黃河以北,即直隸、山東、山西全部及河南的懷慶、衛輝、彰德三府全部,開封府、淮安府、徐州府在河北的部分轄區,都屬於清國;而黃河以南的各省,包括黃河以西的狹西都屬於大明;”

“第四,雙方在遼東的邊界,以現有各自控制區為限,不得再行擴張。”說這話時,馬士英的臉色頗有些古怪,是的,他和南明的文武大臣們都不知道朱由崧手中還有一支力量,而這支力量居然已經在被世人認為是滿清後方的奴兒干都司站穩了腳跟,進而已經對瀋陽構成了威脅。“未建成的營堡一律撤出,就此止戈休兵。”

“第五,在黃河沿岸及遼東某處開闢專門之互市場所,互通有無。”

“第六,濟州水師不得於遼海或其他各海域攔截清國商人、商船,並自遼南諸島嶼撤軍,將遼南島嶼歸還清廷。”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