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6章(1 / 1)

第2366章

為了應對明軍在鰲山衛建立的橋頭堡,得到石廷柱、耿繼茂聯名飛報的濟爾哈朗,經過再三權衡,決定抽調金礪部漢軍及許定國之子許爾安所部5000人經由兗北、濟南、青北、青南趕赴即墨一線堵防;於是,金礪便帶着部下們冒着嚴寒於1646年十一月十日,抵達了膠州城,然後又於當年十一月十四日,佔領了即墨縣城。

啥?金礪和許爾安兩部為什麼不直接從兗州東進,非要從山東北境繞個大圈子呢?

一個原因是橫跨兗州東部、濟南南部、青州南部的沂蒙山區的地理阻隔,導致直接從兗州東進將會事倍功半;而另一個原因是,兗州東南、濟南南部、青州南部到處是反清但未必擁明的地方武裝----部分地方武裝拿了明廷的冊封、認可,實際依舊是自行其是的存在----這些地方武裝的戰鬥力雖然不行,但作為地頭蛇給東進清軍搗亂是防不勝防的,而且,兵力有限的金礪還不太好打他們,一打就有可能深陷泥潭,到時候別說膠州去不了了,自身估計也要向濟爾哈朗求援了。

因此,基於上述兩個原因,金礪寧可捨近求遠,也不敢抄什麼近路的。

但繞遠路的後果,就是加重了山東北部清軍的物資保障難度----金礪、許爾安是應石廷柱、耿繼茂之請來救援的,兩部的糧草自然需要石廷柱、耿繼茂提供,而濟南、青州、萊州、登州等府早已經糜爛,很難搜刮出足夠的糧草來----不得已,金礪和許爾安被迫在平度州等糧食等了十幾天的時間,期間信使往來,書信中或拉交情、或施加壓力,這才搞到了足夠南下的糧草。

在金礪、許爾安兩部於平度州等候補給的時候,關於清廷出兵五萬,即將對膠州、即墨等地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消息便在青州、萊州四處瘋傳,搞的各處人心惶惶。

正是得益於這些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消息,膠州、即墨乃至高密、諸城等地的百姓紛紛前往鰲山衛避難,以至於一度在鰲山衛要塞滯留了近7萬多難民。

好在,等金礪和許爾安兩部不容易搞的足夠的糧食了,老天爺又降下一場大風雪來。

金礪和許爾安兩部的行動速度因此變得非常緩慢,卻是給了濟州水師從容撤退鰲山衛百姓的機會;沒錯,濟州水師本身並不擁有特別豐富的海運人口經驗,但配合的福海號商船隊卻有足夠的海運人口經驗,故而,積蓄在鰲山衛的人口,很快被運往了距離鰲山衛較近、但陸路移動一個月都走不到的雲梯關一線,進而在弘光三年的新年到來之前,被陸續安置在了歸德、徐州等地新設的多個皇莊之中。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