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55 字 1個月前

第2406章

迫於明軍的壓力,清廷沒辦法將主力從黃河沿線撤回,但清廷決定不能讓這些人白白在黃河北岸浪費糧食,因此就在前線形勢再次穩定下來后,從中抽調了3萬人開入山東,協助石廷柱、姜瓖等部對山東境內的反清武裝實施鎮壓!

3萬大軍雷霆萬鈞般的殺入山東,果然起到了凈街虎的作用,迫使兗州西北部、濟南南部、青州中部、登萊中部的反清力量或偃旗息鼓、或遁入沂蒙山區,由此,清廷總算是在山東的大部分地區建立起了相對穩定的統治。

不過由於擔心對兗南、青南的親明反清力量的清剿,會引起明廷的擔心----誰也保證不了,各部清軍在戰鬥中不會越界進入南直隸境內----從而引發一場自己所不想發生的大戰,所以,清軍清剿部隊只是在青南、兗南的北部進行了一番浮光掠影般的掃蕩,而這種華而不實的掃蕩,實際作用甚至還沒有當初見神殺神、見人殺人的馬光遠、許爾安兩部對青南、兗南兩地反清武裝的危害大呢。

當然,為了掩飾自己不願意現在就進行明清之間大決戰的意圖、掩飾己方對明軍京營部隊的擔心(和恐懼),清廷還自欺欺人的把沂州從兗州府內、莒州從青州府內分別劃出,然而以兩地重組了一個沂州府,籍此對外宣示,清廷已經完美的完成了對兗州、青州、濟南等地反清力量的鎮壓,至於沂州府,清廷可從來沒說要打過。

然而再怎麼糊弄民間輿論,鰲山衛、威海衛兩地的明軍橋頭堡卻依舊如清廷臉上的傷疤一樣明晃晃的擺在那裡,若不能儘早拔除的話,不但登萊算不得徹底平定了,而且還會刺激明軍在山東沿海進一步展開登陸作戰。

所以,濟爾哈朗在確認了黃河以南明軍主力沒有更多行動后,做出決定:以原本參與山東鎮壓的3萬兵馬移駐兗州、濟南等地,對藤縣、嶧縣、費縣、蒙陰等方向實施警戒;以原兗州、濟寧守軍准塔部移駐青州、萊州,為登州方向作戰部隊的預備隊(監軍);以石廷柱部和耿繼茂部南下依託齊長城舊址,對沂州府方向實施警戒,而石、耿兩部還將以沂山穆棱關、高渾集、兩城集等地為隨時侵入沂州府的基地;金礪部繼續鰲山衛明軍橋頭堡實施封鎖,姜瓖部則負責展開對威海衛的進攻。

姜瓖雖然不清楚威海衛的防禦體系有多少厲害,但見耿繼茂所部在威海方向只圍堵,不進攻,就知道威海衛並不好打,自是不太願意去啃骨頭的,然而准塔部有如一把匕首一樣頂在姜瓖部的背後,且石廷柱部和耿繼茂部也隨時隨地可能圍撲上來,所以,別無選擇的姜瓖只能接手了這個燙手的山藥。

明弘光三年、清順治四年八月二十一日,送走徐得功部沒幾天、剛剛熟悉了楊庭河(羊亭河)、望島河方向地形地貌的姜瓖所部,便“迫不及待”的針對的楊庭河北、望島河北的明軍棱堡展開了試探性攻擊。

八月末的楊庭河、望島河還都處在豐水期,河面寬闊了數倍不說,河水更是深刻沒膝,這便對實施進攻的清軍造成了很不利的影響,迫使姜瓖所部必須花費更長的時間過河----其暴露在毫無遮擋的河面上的時間也就更長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