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4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43 字 1個月前

第2414章

讓朱慈烿等四個兒子去安頓后,朱由崧把提督內廠的錢祿招來詢問道:“益王、淮王、靖江王什麼時候能遷到南京?”

錢祿回復道:“益王一脈奉旨已經在整理行裝了,淮王那邊卻似乎在意拖延,至於靖江王,旨意應該還在半道上呢。”

朱由崧眯着眼想了半天,吩咐道:“待益王一脈啟程后,讓杜秀文去催催淮王;至於靖江王那邊也是一樣,讓黎元寬盯着點,別沒事找事,惹出點亂子來。”

張國維卸任江西巡撫后,杜秀文就從鳳陽巡撫任上轉調到了南昌(江西);而黎元寬則是時任桂林(廣西)巡撫,由他們兩人分別督促就封在饒州府的淮王、桂林府的靖江王前往南京定居,是最合適不過的;當然,所謂督促肯定不是心平氣和的勸說,而是帶着本地衛所兵馬去施壓。

錢祿明白朱由崧的意思,便應道:“奴婢稍後派人持內廠腰牌去通告杜中丞和黎中丞。”

朱由崧不置可否的換了個話題問道:“在南京的諸王中對朕的評價怕是不怎麼好吧?”

“回皇爺的話,情況恰恰相反。”錢祿給了朱由崧一個意外的回復。“諸王之前顛沛流離、生活困頓,雖說不是飢一頓飽一頓,但大多十分窘迫,不得不寄人籬下,如今陛下專門給他們在南京修了府邸,又給付年金,即便不感恩戴德,也斷然不敢說皇爺的壞話的。”

也是,南遷諸王中,也就跟朱由崧一起抵達淮安的潞王、趙王、周王帶上了一定的財物,其餘的那都是好不容易保住性命的喪家之犬,錢什麼的,頂多帶出來千把萬兩----銀子肯定不會帶那麼多,多半都是貴重的珠寶、骨董,但在亂世里,這種東西實際三錢不值兩錢----流寓時久,早已經窘迫異常了,現在朱由崧能給他們一個住的地方,還給一筆還說得過去的年金,再不滿足,那隻能說是慾壑難填了。

朱由崧顯然不相信錢祿的話,便喝問道:“蜀王、崇王、桂王他們沒鬧着要回封地?”

“暫時沒有!”錢祿隨即解釋道。“奴婢想辦法打探過了,諸王以為先帝爺在時,局勢也一度有好轉的跡象,但卻是最終又不可收拾了,所以,眼下一虜二逆還未徹底平定,現在就鬧着回各藩,實在有些過早了。”

朱由崧冷笑道:“也就是說,他們還想着回去,只是覺得眼下還不是時候。”

錢祿沒有回應,但他不說話正是承認了朱由崧的判斷,所以朱由崧在斟酌了一番后,決定道:“待淮王入京、靖江王啟程后,安排人上奏再次修改《爵律》。”

對於再次修改《爵律》,朱由崧其實已經跟南都勛貴們提前打過招呼了,所以勛貴方面的問題不會很大,但由於這次爵位承襲制度變動的重點在於宗藩,所以,文官集團中肯定會有人跳出來攻擊朱由崧枉顧“親親之誼”的,因此,挑頭的不能是朱由崧本人,必須由文官集團內部出來捅破這層窗戶紙,如此,不但文官內部不會表示反對,且諸王的怨氣,也不會指向皇室。

“是!”錢祿應道。“奴婢稍後就安排下去。”

朱由崧正想再關照幾句,就聽室外有當值的內侍報告道:“皇爺,新任淮揚巡撫涂紹煃請求陛見。”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