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5章
朱由崧擺手讓錢祿退下,然後對外言道:“宣!”
不一會涂紹煃出現在了朱由崧的面前:“臣,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說話!”朱由崧讓另一時空因為躲避南侵清軍而翻船墜湖身亡的涂紹煃站了起來。“卿家此番出任淮揚巡撫,是朕親自挑選的,知道去了淮揚該怎麼做嗎?”
涂紹煃回復道:“臣以為要全力保障淮海軍需,同時還要儘可能的整理鹽務,確保朝廷財源。”
從去年開始,淮揚巡撫的正式名稱改為了“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淮安揚州徐州海州南通等處、提督軍務並管兩淮鹽務”,因此管理因為戰亂馳廢的鹽政,就成了淮揚巡撫的一個重要任務。
“卿說的不錯,鹽政紊亂讓朝廷收不到什麼錢,嚴重影響了朝廷的大政,所以,鹽務的確是卿家去江淮后一個要務;但眼下更重要的是確保徐海戰事供應,所以,要在徹底推行曬鹽的基礎上,儘可能的開發舊有鹽場土地,種植耐鹽鹼的作物,以保證軍需。”說到這,朱由崧嚴肅的說道。“變更鹽場薪柴用地為農地,關係重大,不可使人侵吞;另外,關於耐鹽鹼產物的落實和種植,卿也要加強督促,不可葉公好龍。”
一句葉公好龍,讓涂紹煃明白了自己為什麼能越過其他候選者,拿到淮揚巡撫的位置,因此,他立刻應承道:“臣明白,臣一定做好改鹽為耕的事情。”
朱由崧點點頭,轉而問道:“替朕介紹一下宋應升、宋應星兄弟吧。”
涂紹煃心中暗道一句“果然”,但面上卻非常從容的介紹道:“宋元孔長臣六歲,自幼穎異絕倫,又兼力學勤苦,故得博極群書,淹貫經史,自唐虞、三代、伊周、孔孟之秘,兩漢、唐宋、關閩、濂洛之旨,靡不探微抉奧,接其薪傳;即至諸子百家以及方言、地理、山農播種之書,亦各原原本本,洞徹無遺···雲其施政越‘巡海而波不驚,算舟而囊無剩’、‘所至多惠政,有乃祖庄靖風’···然去歲,因年老體弱,頭暈目眩而被迫致仕!”
“至於長庚則小臣五歲,幼年時,數歲便能韻語(作詩),有過目不忘之長才,及長,又師關學,素以橫渠四句為己任,壯懷激烈······”
待涂紹煃介紹完宋應升、宋應星兄弟后,朱由崧嘆息道:“宋應升可惜了。”
既然宋應升可惜了,早兩年朱由崧怎麼不用宋應升和宋應星的呢?
原因很簡單,弘光元年六月前,朱由崧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弘光政權的存續,根本不能分心在其他方面,而在弘光元年六月後,朱由崧又跟東林-復社集團撕破了臉皮,以至於整個弘光政權長期處在動蕩的邊緣,又如何能在這個時候重用只有舉人身份的宋家兄弟呢。
“好了,今天跟朕說的這些,不要外傳,且跪安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