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7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345 字 1個月前

第2487章

等到那些逃到明軍控制區的百姓被後送河南安置后,膠州等地就徹底成了白地,再也沒有了結論的價值;石廷柱等人不得已,也曾經想攻入明軍已經牢牢掌握的沂州府----明弘光四年三月末,明廷正式承認了清廷對山東行政區的更定,並將明控沂州府納入了江淮道的治下;當年六月間,明廷改鳳陽道為江北道(下轄安慶、廬州、揚州等三府及和、六合、南通等三直隸州)、江淮道為黃淮道(鳳陽、淮安、徐州、沂州等四府及滁、海兩等直隸州)后,沂州府又歸屬黃淮道治下。

但朱由崧此時已經將濟陽師左廂旅從南京調來沂州設防,在該旅與同樣留駐沂州府的永清師左廂旅的聯手合作之下----明弘光四年五月後,永清師前鋒旅繼續駐防歸德一線,由劉肇基統帥,而該師的右廂旅被調動到了徐州,配合濟州師左廂旅,至於該師追隨燕山師出征的部隊則編成了左廂旅,留在了沂州府----清軍針對費縣、蒙陰、沂水、(青南)諸城等地的進攻往往是不能奏效的。

其實,光6000多人的濟陽師左廂旅和1500餘人騎的永清師左廂旅也是防不住偌大的沂州府和諸城等青南地區的,真正使得清軍放棄對沂州府及青南諸城實施進犯的原因是,以上地區的士紳和村寨已經吸取了過往的經驗,在境內皇莊的引領下,已經廣泛的開始修建塢堡,清軍的劫掠部隊往往沒有辦法立刻攻克這些塢堡;而一旦塢堡燃起烽火,明軍濟陽師左廂旅和永清師右廂旅就會很快的從莒州城和沂州城趕去馳援;往往這種情況下,清軍能做的,就只能是無功而返;隨着一次次的無功而返,也就沒有清軍將領再願意深入沂州府和青南地區做什麼無用工了。

事實上,清軍也想集中兵力打明軍一次伏擊,但問題是,明軍不僅在沂州府駐有軍隊,威海和鰲山方向也有明軍京營一部在活動,尤其是鰲山衛方向的明軍,在無人盯防的情況下會時不時的進入萊陽、平度等地活動,清軍真要把幾部力量湊合到一起,扯出的空檔太多,保不齊就讓駐防鰲山衛的明軍濟陽師右廂旅所部折騰出什麼大新聞了,那就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再說了,既然有濟陽師右廂旅這麼一支機動部隊在,清軍也很難保證在於濟陽師左廂旅作戰時,該旅不會突然殺出,到時候,誰釣誰的魚就不一定了;更不要說,威海的濟州師右廂旅也有可能適時而動----目前清軍已經放棄了文登及膠東沿海地區的控制權,明軍塘馬完全可以進行快速聯絡,即便到時候有清軍游騎攔住,可清軍攔得住陸上塘馬,難不成還能攔住還是舟船的聯絡嗎?

所以為了穩妥起見,為了必要時能向寧海州等地及時投送援兵,清軍各部顯然是沒辦法集結起來,打濟陽師左廂旅及永清師左廂旅一個埋伏的,而濟陽師左廂旅並永清師左廂旅也屬於自保有餘,反攻無力的那種,所以,到了當年八九月後,山東的形勢基本陷入了僵局之中,雙方只能勉強自守領地,而沒有攫取更大戰果的能力----在當年七月末,武功師奉命從鳳陽移動到徐州后,徐、邳等地駐防的濟州師左廂旅越河北進,再次控制了嶧縣,但除此之外,山東戰場就再無大的變動,基本陷入了僵局。

倒是山西方面的反清浪潮,在西廠密諜的串聯下,從晉東南逐步蔓延到了晉南、晉西南、乃至於晉北和晉東地區,無可奈何的清軍只能跟在山東一樣,舉起屠刀,毫不猶豫的殺戮反抗地區的百姓,但這麼做的後果是,山西的稅基遭到了嚴重破壞,能提供給畿南清軍的糧草數量大大降低,由此,形勢對清廷而言,愈發有些不利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