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4章
雖然對助餉政策深惡痛絕的陝西士紳全力反抗李自成的統治,但李自成不愧是在陝西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物,這不,大量非士紳組織的反清武裝陸續被其招降,而一旦數目眾多的由普通百姓組成的反清力量被李自成收編,剩下的由士紳組織的反清反順武裝的末日也就到來了,所以,在大順永昌五年(明弘光四年)二月前,李自成便已經基本恢復了對陝西主要府州縣城的控制。
當然,在明廷秘密派遣的西廠密諜的努力下,陝西境內的反順力量並沒有被徹底打垮,但那些反順力量實際已經無法動搖李自成對陝西的統治了。
不過,對於李自成來說,順利平復陝西的內亂、統治陝西全境並不意味着麻煩的解決,事實上,由於李自成吸納了大量的反清力量,順軍的兵力一度膨脹到了50萬人----實數估計也有40多萬----如何維持這些軍隊以及軍人家屬的生活,就成了李自成最頭疼的事情了。
好在,經過連年的廝殺,陝西人口大減,大量土地空了出來,所以,李自成拾起明太祖朱元璋的故智,大量設立了衛所,以安置順軍官兵及家屬----也因此,不可避免的與土地的原主人(包括原有租種土地的佃戶)產生了矛盾,引發了武裝反叛。
但問題是即便設置了大量的衛所,還有十幾萬作為大順中樞直屬武裝的部隊需要支付糧餉----這些大順中樞直屬部隊是不可能下放到地方去自種自食自衛的,他們要用來對付明清兩方面的威脅----並且,眼下小冰河時期還沒有過去,陝西的農業生產根本沒辦法恢復,在沒辦法收取衛所兵屯種后那些勉強能供應自己和家庭生活的糧食的情況下,僅靠正常州縣的稅賦是養不活大順朝廷和大順中樞直屬武裝的。
沒有糧餉,大順朝廷是活不下去的,所以,大順朝能做的就只有對外擴張,但向哪個方向擴張呢?
向東北,是山西,是清軍的控制區,可李自成至今還記得山海關及潼關大戰中順軍被打崩的場景,所以,萬不得已,李自成是不會越過黃河進入山西、撩撥清廷的。
向北,是漠西蒙古,或許合適放羊,但要進行農業生產的話,需要大投入,而大順朝廷恰恰是沒有投入的錢,更何況,北面的蒙古人也不好對付,想要打贏了是非常困難的。
並且即便打贏了漠西蒙部,人家也會去求清廷出面干涉,到時候李自成是罷手還是不罷手呢?所以,向北也不是什麼好的選擇。
向西,哈密、吐魯番聽說倒是肥沃之地,但要到哈密、吐魯番,首要要越過茫茫的沙漠戈壁,這對於兩眼一抹黑的順軍來說也有些困難,如果能不選的話,自然是不會選擇的。
向西南,則是青海,青海不但有衛特拉蒙古人建立的和碩特汗國----光一個與和碩特汗國交戰所需要的糧食就不是現在的大順政權所能承擔的---而且青海那邊也不合適農耕民族定居,選擇青海作為大順朝廷的發展方向,實在是有些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