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2章
“現在北地殘破,南方困頓,若是立刻遷都回北京的話,只可能導致朝廷財政進一步惡化。”吃完晚膳后,朱由崧再次召見了隨扈的王應熊、張縉彥、錢謙益等人。“所以,戰後朝廷第一要務不是遷都,而是恢復經濟民生。”
朱由崧介紹了自己的設想:“首先,這些年百姓吃了很大的苦,但由於國家財力不足,所以,各種餉費一時間還不能全數撤出,只能用輪番減免的辦法進行舒緩,朕實在不安,所以,是不是可以立刻蠲免天下積欠,過去沒收上來的就不要再收了,大傢伙都輕裝上陣,從新開始!”
戶部尚書阮大鉞目前身在南京,並不在朱由崧的面前隨扈,因此就這一話題能發表意見的只有隨扈大學士王應熊,只見王應熊聽罷立刻起身道:“陛下聖明,臣替天下萬民、朝廷百官叩謝陛下洪恩。”
錢糧收不上來,積欠一大堆,會嚴重影響地方官員的考評,但如果強制徵收,士紳和老百姓都不滿意,還未必收得上來,最後一股腦都落到了最弱勢的百姓頭上,逼得他們走投無路,或為奴為婢,或鋌而走險,所以,朱由崧蠲免天下積欠,於官於民都有好處的,就連戶部也能將一大堆收不上的賬給平了,從而少了許多麻煩,也難怪王應熊會在得知朱由崧的想法后,第一時間表示支持。
王應熊這麼一搞,事不關己的張縉彥和錢謙益也只能跟着起身跪拜,然後口誦皇帝仁德。
朱由崧笑了笑,言道:“王先生,張卿、錢卿,都起來吧。”
待三人爬起來后,朱由崧請他們坐下,然後言道:“蠲免積欠與百官生民都是好事,但對於胥吏來說,卻是少了生財之路,所以,這件事要跟戶部、都察院交代清楚,切實落實,不要讓某些胥吏欺上瞞下了。”
王應熊應道:“是,臣立刻向南京傳達陛下的意旨,切實把這件好事落實下去。”
朱由崧擺擺手:“不要緊,朕還有其他話要說。”
王應熊擺出了一副仔細傾聽的架勢,朱由崧便繼續往下說道:“蠲免天下積欠只能說是紓緩民困和官困,並不能讓朝廷的財力富足起來,還得另想對策;這不,眼下北地戶口暴減,進而導致能收上來的田賦也暴減,而南方各地百姓卻苦於無地可耕,深陷貧寒之中,所以,朕的意思,河北各縣立刻均田,以一夫一妻及未成丁的孩童為一戶,每戶授地三十畝,至於仍有空地可招攬南方移民填充,仍以一戶三十畝計發!”
朱由崧均田的主意是根據海外皇莊的實踐而萌發的,目前,小琉球皇莊名下一戶百姓授十五畝水田或二十四畝旱田,濟州皇莊一戶百姓授三十六畝旱田----濟州島地層充滿縫隙,即便是水澆地也存不住水,所以全部都是旱田,島上沒有水田----蝦夷地皇莊一戶百姓授二十七畝水田或四十八畝旱田,苦兀島皇莊及祥福瑞名下一戶百姓授三十六畝水田或六十畝旱田,更遠的夜叉國(勘察加)皇莊名下一戶百姓授四十八畝水田或九十畝旱田,如此才能保證高達五成的稅賦下,百姓依舊能維持溫飽和初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