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3章(1 / 1)

第2813章

至於相關移民二十年期滿后,各地皇莊及祥福瑞方面根據朱由崧的意見,都建議只需要繳納二成稅賦的獲地農戶實施稻(麥)豆苜蓿(其他牧草)的三圃制耕作法及糧食和經濟作物的套種耕作法,如此不但可以減輕這些獲得了永佃權的農戶的日常辛苦,且他們的年收入也不會出現明顯下降----事實上是年收入隨着耕作土地的減少,是不降反增了。

王應熊沒有馬上回應,倒是錢謙益探問道:“那河北各縣大戶的利益豈不是受到了影響?”

朱由崧冷冷道:“這些河北大戶在逆來降逆、虜來降虜,一個個都有漢奸嫌疑,能報得家人安康就不錯了,還想着保全不義之財,未免痴人說夢。”

錢謙益被頂回去后,張縉彥似乎想到什麼,探問道:“若是這些士紳反正有功呢?”

“如今還有什麼反正有功之輩,”朱由崧冷笑道。“至於早年就南投的,河北有大片無人耕種的田土,原也不必從他們手中奪取什麼。”還沒等張縉彥放下心來,就聽朱由崧又道。“不過,朝廷不會奪了反正有功的大戶田土,也不允許反正有功的大戶藉機肆意侵吞百姓田土,否則,他們可能侵吞,朕又不怕與民爭利的罵名,又如何建不得皇莊呢!”

朱由崧知道某些士紳大戶一定會以這些年損失過大為由,在亂中侵吞大量土地的,所以,朱由崧先把話頂在這,誰要是利欲熏心,那他就可以拿來說事了。

或許擔心王應熊幾人心裡不舒服,認為朱由崧打壓士紳階層,所以,朱由崧補充道:“先帝朝以來,天下為何板蕩,相信卿等都是知道的,百姓逼急了是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進而改天換地的,所以,治政,當以安民為先,才可保得幾十年太平無事。”

王應熊等人能做到尚書大學士,都是明白事理的人,知道朱由崧拿北地田土安撫國內百姓的重要性,所以,都認可了朱由崧這番決定的正確性,尤其是作為新鄉人的張縉彥,既然朱由崧保證其和與其類似的出身北地的大明官員的利益不受損失,那麼他也就不做爭辯了。

“另外,考慮到南方遷往北地的百姓不習慣當地氣候及物產,所以新近落籍授田的南方百姓一律給予至落籍授田之日起,一年內免稅、另外兩年減半徵稅的優待;為了一碗水端平,免得新移民與老居民之間的矛盾,開展落地授田的各縣,一律實施一免二減的政策,以為惠民。”

王應熊插話道:“陛下,若是南方百姓北遷,但各地的土地都已經授完了怎麼辦?”

朱由崧笑道:“首先肯定是先來先得······”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