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0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26 字 1個月前

第2930章

余龍為難道:“從軍前需要來看,從蒙古購馬卻是不能保證各類軍馬的供應穩定,的確有必要建立自給自足的馬政體系,以確保必要時不出岔子;但臣從未涉及過馬政,並不知道原來各地馬場是如何運作的,實在不敢誤導陛下。”

說到這,余龍偷偷看了一眼朱由崧,這才咬牙說道:“臣以為,馬政之事,陛下還是徵詢兵部為妥當。”

朱由崧笑了笑:“兵部張卿那邊,朕自然要問的,但卿的意思,朕也聽懂了,那就是,還是有必要在國內恢復必要數量之馬場的。”

但是以太僕寺系統之前的運作來看,官辦馬場遲早是要被方方面面侵吞乾淨的,所以,朱由崧又問道:“以濟州牧場、蝦夷地牧場舊例如何?”

濟州牧場、蝦夷地牧場是與濟州皇莊、蝦夷地皇莊平級的、由內務府管轄的皇家產業,與文官系統並無牽扯,因此如果日後有權貴敢加以染指,可以用大不敬之罪來處置,並且某些牧場管事要是貪鄙無能,或也能直接按內廷法度加以處置,而不必擔心文官集團的袒護。

余龍回復道:“臣只知道濟州牧場、蝦夷地牧場更多用於育種,至於相關利弊,並不清楚,實無法說出個子丑寅卯來。”

余龍實在沒辦法就自己知識面以外的東西做出闡述,對此朱由崧只好讓余龍退下,然後命人將隨扈的兵部尚書張縉彥和內閣大學士王應熊給叫了過來。

朱由崧傳王、張兩人來,倒也不純為了太僕寺馬政系統的事情,所以,他首先對二人言道:“眼下朝廷用度緊張,遼餉、練餉短期內也是裁撤不了的,所以,朕有意將遼餉、練餉與正賦歸併,以為日後新的基準稅率,但如此一來苦我大明百姓甚多,故朕有意從其他地方找補,以略舒民怨、避免流寇再起。”

朱由崧豎起一根手指:“朕以為或可以廢止了丁稅!”

明代丁稅(徭役、均徭)一般分為力差和銀差,力差是農民自己親去服役或由丁民自行雇募;銀差是繳納貨幣,也就是說有錢的或覺得親自服徭役會影響自己賺錢的,可以用銀錢贖買自己的服役時間;但在明代中前期,力差是主流,銀差的數量非常有限。

明代中葉以後明廷的財政狀況日趨惡化,所以“一條鞭法”便開始逐漸流行起來,到了張居正改革后,賦和役才在官府條文中並為了一條,然後按畝征銀,但“一條鞭法”在某些地區是不合符實際情況下的,所以沒辦法全面施行,這就導致了有些地方仍存在“戶口有戶口之銀、丁口有丁口之銀”的現象,但不管是不是本地執行了一條鞭法,各地大明百姓的負擔都沒有減輕,相反由於“黃宗羲定律”的存在,負擔還加重了,所以,朱由崧有意徹底取消了從漢武帝以來執行了小兩千年的丁稅口賦制度。

王應熊聽罷大驚失色:“陛下,此事一定慎重啊!”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