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1章
王應熊隨即解釋道:“首先,取消丁稅後,各地官府修河堤、補驛道就沒有人力可用了,若是官府出銀募役,那地方開銷就會暴增,進而入不敷出,一旦地方財政瓦解,中樞也將深蒙其害的;”
王應熊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正所謂牽一髮動全身,有些事情還真不是朱由崧想改就能改的。
“其次,士紳優免中就有免勞役一項,若是天下丁稅皆免,又如何彰顯讀書人的身份和地位呢?”
雖然朱由崧對士紳免稅的優免政策深惡痛絕,但眼下朱由崧還沒有完成國內兵馬的再安置,沒有徹底收回兵權,所以,朱由崧自然不會匆忙觸犯了士紳的利益:“王老先生,關於士紳優免的事情,朕也有考慮,總之在廢止丁稅成為國策之前,朕會出台相應彌補政策的,不會讓士紳吃虧的;至於廢止勞役后,地方建設支出大增與兩餉合併正稅後的收益相比,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稍後還要戶部做明確計算,再做決斷。”
各地徭役又不是天天有的,相比遼餉和練餉的加征,戶部會怎麼選,自是不言而喻的,王應熊顯然也不是為了日後地方工程人力非的問題質疑朱由崧廢止丁稅的提議,而是為了士紳優免討個說法。
既然朱由崧說他會考慮到士紳的利益,王應熊自然不會繼續糾纏,於是朱由崧便繼續道:“廢止徭役的同時,朕恢復兵役!”
朱由崧的各道鎮戎兵設置,實際把衛所制給徹底裁廢了,但衛所制廢除后,兵從哪裡來呢?因此恢復兵役勢在必行。
張縉彥皺了皺眉:“陛下,歷朝歷代關於兵役,可是鬧得天怒人怨啊!甚至多有百姓故意摧殘身體,以躲避兵役的事例······”
朱由崧打斷道:“卿說的朕都明白,朕已經着大都督府估算過了,京營、邊軍、各地鎮戎兵馬並三洋水師在內,當下需要六十萬兵弁,而眼下衛所早就不像樣子了,這些兵弁總要有來路的,所以,兵役勢在必行;當然,為了避免卿說的天怒人怨以及百姓自殘身體,實施兵役制度當獎懲並重。”
朱由崧仔細說明道:“所謂壯士十年歸,所以服兵役者十八入營、二十八歲得歸,如此只要不在戰爭中傷亡,卻是可以繼續正常過日子;並且以十年為期的話,每年天下各道只要增六萬兵,這個數字也不至於天下翕然;再者,獨丁不征、長男不征、病弱者不征,且服役期間,月給米面一石、銀一兩,期滿者還可授地三十畝,並於領受後頭兩年享有免稅待遇,卿等為,一一落實后,還會鬧亂子嗎?”
以大明目前年人口增長十五萬至二十萬來算,一年征六萬兵倒也問題不大,但張縉彥卻擔心道:“陛下,六十萬兵馬,不計器械裝備、日常消耗,僅糧餉一年就七百二十萬石米面、七百二十萬兩白銀了,朝廷哪裡拿得出那麼多錢來;再有就是,眼下或因為兵亂剛止,各地尚有餘地可授,但若日後人丁滋生,又哪來一年一百八十萬畝地授予除役兵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