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4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83 字 1個月前

第2934章

樁朋銀是樁頭銀和朋銀的合稱,其中樁頭銀指的是各地軍隊的戰馬如果有非正常死亡或者走失被盜的情況,那麼當地官軍就需要向朝廷賠付一筆銀兩;朋銀則指的是朋合買補之銀,各地官軍需要定期向太僕寺繳納一筆保險費,一旦遇到軍隊中戰馬走失或非正常死亡的情況,馬匹主人就可以向太僕寺申請一筆補貼用於買馬。

樁頭銀是賠償款、朋銀保費,但都產生於馬隊官軍,並且都用來為非正常死亡和走丟馬匹的馬主補貼戰馬,故此合稱為樁朋銀制度。

而正是靠着馬匹折銀、草料銀、牧地出租、樁朋銀制度,太僕倉才在萬曆朝以後壓倒太常倉,成為明代存銀最多的機構,為大明的存續,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金。

也因此,讓張縉彥表情嚴肅的做出了回應:“陛下,臣以為太僕寺及太僕寺現行制度應該予以保留。”

王應熊也道:“陛下,眼下戶部空虛,若無太僕倉的補充,實無力維持,所以太僕寺及太僕寺現行制度實在廢止不得。”

兩京太僕寺及另外四個行太僕寺,卿、少卿、寺丞等官加起來上百個,這要裁掉了,對於官僚機構來說可是莫大的損失啊,所以已經沒辦法挽回修改蔭蒙制度的損失的朝中各利益集團,一定會向朱由崧據理力爭的。

朱由崧卻道:“朕卻是想恢復官牧祖制!”

把話扯到祖制上,的確可以嚇到了一大批文官,但張縉彥卻出於公心,繼續堅持道:“陛下,祖制是好的,可實在實行不下去,否則太僕寺和各地行太僕寺也不會變成現在的局面。”

朱由崧其實已經決定在順天、天津等地搞皇家牧場了,但這事不能直接做,非得文官集團強烈反對重建官牧場后,再由內廷來干,這樣文官們就無話可說了。

所以,朱由崧故意沉默了一會,才假惺惺的同意道:“卿的話是有道理的,此事,且容朕再仔細想一想吧。”

見朱由崧有些意興闌珊,張縉彥就向告退,但聽王應熊言道:“陛下,南京吏部、都察院有聯名奏疏,問及,若各道巡按與巡撫敵體,則各府同知、各直隸州通判、各散州州判、各縣丞是否要加御史銜,而監察知府、知州、知縣?”

朱由崧一愣之餘,笑了起來:“這卻是不必了,同知、通判等認為府州縣之佐貳,並非兩宋之通判。”

地方上事權要統一,不能政出多門,互相掣肘,所以一道有一個巡按御史即可。

王應熊聽罷又道:“可縣州府都有佐貳,道一級卻無佐貳,似乎有些不妥。”

也對,巡按是監察官,並非行政官的一員,並不能於施政過程中對巡撫提供輔弼,因此某種程度上,巡撫是獨裁官。

朱由崧仔細想了想:“巡撫只有下僚,卻無佐貳,且身兼干預軍務及都察院職,的確有些過了,或可以罷了巡撫的都察院兼職,不,罷了不妥,總不能處置地方上一個七八九品官,也要吏部出面吧,或可以使巡撫兼右僉都御史,與巡按同級。”

朱由崧又仔細想了想,交代王應熊道:“這件事,就按朕的基調讓南京那邊再討論一下。”

王應熊應了一聲后又報告道:“工部奏報,浙江、福建等處海塘年久失修,有海潮入侵之虞,請示撥款。”

朱由崧搖頭道:“朕哪來的錢啊,讓工部先跟戶部打官司吧,等扯白了清了再說。”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