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3章
張縉彥再次追問道:“南北京武學由誰來掌管?”
朱由崧回應道:“大都督府稍後將設置武學司,負責南北京武學及各地幼武學的教學工作,兵部可定期派遣督學監察南北京武學和各地幼武學。”
張縉彥眨了眨眼,又問道:“若軍中健兒殺敵立功者無武學、幼武學功名,也不得五、六品官嗎?”
“原則上的確如此,”朱由崧解釋道。“今後各地官軍不但要京營化,而且還要逐步火器化,只有蠻勇是不成的,要學會在任何條件下,使用火器兵組織戰鬥,所以不學不成;但朝廷可以網開一面,給這些立功升上來的以必要機會就讀武學於地方設置的速成學堂,供其等獲取武學、幼武學同等資歷,如此便可視同正兒八經的武學生、幼武學生一樣晉陞了。”
張縉彥有心讓兵部插手武學、幼武學的教育,但被朱由崧以專業化為由,提前堵住了嘴,不得已,張縉彥只能滿足於兵部獲得對武學的督查權責,而進行下一回合的質詢:“陛下,那有了武學,武科考試是不是要停了!”
崇禎朝以前,明代的武科考試只針對世襲武官子弟,崇禎朝至今,武科考試全面面向天下舉子,因此一下子斷了武科考試,只怕會引起相當一部分人群的不滿!
朱由崧點了點頭:“明年武科考試之後,就徹底停止武童、武秀才、武舉人、武進士的相關考試,並引導他們去考幼武學及兩京武學。”
朱由崧給了過渡期,張縉彥也不好多為武科生爭取什麼了----文武殊途,且張縉彥並不認為武科出身也是士紳的一份子,所以,他是沒可能為武科生多爭取什麼的。
張縉彥停下后,王應熊接着問道:“陛下,不知道幼武學會設置幾處?”
“會先設北京、奉天、承天、鳳陽、鎮江、成都、廣州等七所幼武學,且看情況,再決定是否增加。”朱由崧說話間停頓了一下,然後加了一段話。“另外,今後文臣、戚里、內監子弟蔭蒙,將不再授予錦衣衛職,乃按品級,分尚寶司丞-國子監生-幼武學生蔭蒙!”
弘光朝之前,尚寶司丞多為大學士、尚書等頂級宦門子弟的蔭蒙頭銜,而蔭蒙中的國子監生並不能直接當官,所以其餘有資格獲取蔭蒙的大臣、外戚、宦官大多喜歡申請錦衣衛千百戶作為子弟的蔭蒙,這就搞得錦衣衛內充斥着一大堆不理務、光領工資、吃空餉的官,把錦衣衛搞得烏煙瘴氣的;因此朱由崧不願意自己重建的錦衣衛走上以前的老路,故而,今天便趁機對蔭蒙制度做了部分的修正。
張縉彥和王應熊雖然知道朱由崧動了蔭蒙制度等於動了許多人的奶酪,但卻不敢爭取什麼----他們也有子弟要蔭蒙,如果公然反對,在朱由崧看來就是存有私心雜念----於是,在輕描淡寫中,就為朱由崧改動蔭蒙制度做了某種背書。
“關於武學、幼武學的事情,稍後讓大都督府武學司給兵部和內閣發一份相關的報告。”朱由崧終於說完了前菜,轉到正題上了。“還有一件事,比較重要,那就是稍後要不要恢復太僕寺和行太僕寺,不,應該這樣說,稍後是不是要恢復馬匹折銀、草料銀、牧地出租、樁朋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