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4章
“皇爺,祥福瑞奏報,其已經從朝鮮人手中接收了鏡城都護府北部地區,不過當地有三萬多朝鮮百姓不肯隨着朝鮮官府撤退,意圖留在當地繼續耕作!”
朱由崧看了看內務府掌印俞義:“你是怎麼想的?”
俞義答道:“奴婢以為,鮮人抱團留在原地,必然心念故國,成為安定的隱患,所以,奴婢覺得應該立刻打散鮮人,強迫其返回國內,或遷居別處,並調入大明的移民,如此才能長治久安!”
朱由崧點點頭:“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不過強迫鮮人百姓放棄視如命根的田土必然會激起民變,實在沒有必要,鮮人為我所用,即是大明子民,要曉之以理,安排一些皇莊早期移民中的鮮人去具體勸說一下,只要願意轉移到黑龍江沿岸的,人授田百畝、戶授馬騾一匹。”
“是!奴婢這就按皇爺的意思給祥福瑞下指令。”俞義說到這,探問道。“新收之地,是按怎麼個方法管理呢?”
目前內務府在離島設立皇莊,在大量用的是祥福瑞的模式,但鮮北這塊土地有些不同,這裡開墾多年,習慣了州縣制度,未必合適皇莊或祥福瑞的統治模式!
“鮮人不是都要異地安置嘛,後續的都是內地移民,可設皇莊管理!”
其實目前內務府已經在鯨海的東海岸建立了一連串的皇莊,所以俞義對朱由崧的安排也是早有預料的:“是,奴婢這就安排下去。”
朱由崧見俞義想退下,便叫住了他:“內務府接收的益藩資產怎麼處置的?”
益藩就藩海外前後已經把不能帶走的土地、商號、房屋等資產造冊后交還了內務府,所以,朱由崧才有此問。
俞義回復道:“益藩上繳之田土、房屋、商鋪,內務府具體完成接收了,但據內務府查實,益藩上報時有所隱瞞,至少有八百五十頃地、一百套房屋、四十處商鋪已經被益藩偷偷賣掉了,另外,益藩還帶走了相當數量的商號夥計,並從王莊中帶走了超過四千名的莊戶。”
朱由崧笑了笑:“不要苛求,只要大頭交上來就可以了!”
“是!奴婢也是這麼想的!”俞義不敢說益藩什麼,但卻對江西、贛中的官府表示了不滿。“只是內務府在接受益藩上繳田土時,江西、贛中等地官府橫加阻撓,不是說這些地應該充作地方官地,就是說有些地不是益藩的,是他人投獻的,總之是誰都想上來咬一口。”
朱由崧擺擺手:“財帛動人心嘛,這也可以理解,想來內務府也不會退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