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2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54 字 1個月前

第3142章

其實道級諸使的副手是副使,但朱由崧非要覺得名字不對勁,在場諸大臣小臣也沒有辦法,好在這個問題無傷大雅,所以改了就改了。

所以,張國維便提議道:“要不改為參軍?”

“參軍?”參軍也有問題,會跟軍中參軍搞混的,但這也不要緊,頂多把軍隊系統的參軍改成參謀就行了。“不,還是讓翰林院再討論一下,今天姑且算是參軍,那麼就是通判兼錄事參軍,督學參軍兼府學教授、對接戶部使的司戶參軍、對應兵備使的司馬參軍、對應按察使的司寇參軍、對應營建使的將作參軍、對應支度使的計部參軍并州衙之經歷、照磨、檢校,再有太僕寺系統的司庫參軍、大理寺系統的思理參軍,以上構成州一級的官府。”

孫傳庭言道:“正是如此!”

朱由崧又道:“縣一級,縣丞兼領吏房為知縣副手,縣尉兼領兵房,為全縣第三把手,再設主簿、管縣衙司務,教諭、管縣學及該縣境內一應學校,然後再有戶房、支度房、工房、刑房,河泊所、渡丞、庫丞等等······”

鐵存法進言道:“陛下,河泊所、渡丞等不一定屬縣,有可能直屬於府州!”

朱由崧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後問張國維道:“縣丞、縣尉、主簿、教諭都是官,其餘四房書辦是不是有官身呢?”

張國維答道:“計劃授予從八品、正九品的官身。”

謝友青反對道:“吏科以為這樣一來授官太濫了!”

朱由崧同意沒有直接回復,卻說了自己對歸併州縣的認識:“朕以為,是稱州還是稱府,關鍵看下轄縣的數量、人口、稅賦情況,沒必要一定要歸併,應該方便百姓認知,所以,州府一級,分為三等,即直隸府、散府、直隸州,其中直隸府設正四品府尹、從四品同知,府級官員較散府官員升一等;散府,設從四品知府、正五品同知,府內參軍等可定於正六品上下;直隸州設正五品知州、從五品通判,州內參軍等可較散府同級官員降一等。”

“縣一級,仍保留散州和縣兩級,縣為基礎,散州各級官員晉一等安排,再有,以大上中下及上中下來劃分州縣,朕以為不妥,朕建議按府州縣所在位置、管轄面積、治理難易等因素將州縣劃分四等,地理位置重要的叫做沖、政務紛繁叫做繁、賦稅多拖欠的叫做疲、民俗刁悍地面不靖的稱為難,正常情況下四字全占叫做最要缺,佔三字者為要缺,佔兩字為中缺,只佔一字或一字也不佔的為簡缺,當然特殊情況也可以升缺,即原本為中缺的可以升為要缺和最要缺。”

朱由崧侃侃而談道:“最要缺候選人,吏部上報後由朕親自核准任命,選中者還要陛見,朕要親自跟他談話;要缺者候選人,由吏部上報,由內閣大學士勾選及接見談話;中缺者,文選司上報,由吏部尚書勾選並與之談話;簡缺者,由督撫臨時任命,並報請文選司批准。”

馬士英立刻反對道:“陛下,知縣、散州知州或可以如此,但直隸州以上當不得由督撫推薦,更不能由督撫簡任而報備文選司!”

張國維、謝友青也是同樣的意思,對此,朱由崧便道:“卿等說的對,朕剛才的話只針對知縣和散州知州,散府知府、直隸府府尹和直隸府同知具都由吏部上報、朕親自任命及接見;直隸州知州及散府同知由文選司上報內閣議定,並由大學士在任前接見談話;直隸州通判由文選司報吏部尚書勾選及談話。”

一眾大臣齊齊稱頌道:“陛下聖明!”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