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1章
明代沿襲元代制度,將土司分為宣慰司、宣撫司、招討司、安撫司、長官司、蠻夷長官司等幾個級別,但又設置有羈縻衛所,以行都司管理,還有土縣、土州、土府的設置,所以特別的混亂,正式因為這種混亂,所以導致了目前在釐清邊疆地區管理問題時相關部門間產生了矛盾。
朱由崧沉吟片刻,說道:“說說理藩院的方案!”
錢位坤便報告道:“以為,目前朝廷無力對各地土司進行改土歸流,如此就當繼續保留土官,以穩定邊疆,當然,並不是所有土司都要維持舊有稱呼,理藩院以為,可以將宣慰司和宣撫司改為土府,土府當隸屬於道,以招討司、安撫司改為土散州,土散州應該隸屬於府和直隸州或軍民府、軍民直隸州,長官司、蠻夷長官改為土縣,一樣隸屬於府、軍民府、直隸州、軍民直隸州!”
目前除了新設的萬全行都司和尚沒有收復的陝西行都司(河西走廊)外,根據朱由崧的旨意,其餘的行都司、指揮使司都改成了軍民府和軍民直隸州,甚至部分因為西南兵火而大受塗炭的西南土司也改造成了軍民府和軍民直隸州,但這些地區內依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土司勢力,所以,理藩院的意思很明確,即在沒有實力進行徹底改土歸流前,儘可能的在保留原樣的基礎上,實施劃一。
朱由崧問錢位坤道:“宣慰使、宣撫使的品階高於知府,招討使、安撫使的品級高於直隸州知州,長官司和蠻夷長官司兩級也比知縣要高,如此降等,各土司不會不滿嗎?”
錢位坤答道:“土司的官品本就是空銜,只能在參加會議時定位次,如何能與國朝正經官員相提並論,臣說難聽一點,一個三品宣慰使面對一個國朝正經的七品小官也要點頭哈腰,所以只是名號的改變,臣以為各地土司不會因此不滿的;更何況,朝廷還賜予了郡爵,已經算是補償了這些土司了。”
朱由崧起身在室內走了幾步,質疑道:“改成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有什麼用,任職的還是這些人,豈不是換湯不換藥?”
錢位坤應道:“臣以為還有區別的,必要時可以職爵分離,並藉此分化土司內部!”
理藩院在改土歸流方面的設想是,先把具有更多獨立性的宣撫司等變成受到上級流官制約的土府、土州和土縣,進而徹底將其等內藩化,然後再瞅準時機,在內藩土司的內部製造矛盾,創造改土歸流的機會,進而實現改土歸流。
朱由崧問錢位坤道:“吏部與理藩院的分歧在哪裡?”
錢位坤答道:“吏部認為應該在各道設立理藩院分院,統管土府、土州和土縣,而不是分級管理,在道、府、縣三級都設置理藩院機構!”
朱由崧聽明白了,這是吏部覺得要減少官員數量,而理藩院卻想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而進一步來說的話,則是兩個部門在地方官制改制方案正式定稿前的一次較量。
朱由崧沒有立刻做出決定,他要跟軍機處再商量一下,才能決定採納誰的方案,所以,朱由崧便跳過這個話題,問錢位坤:“先說第三件事吧。”
錢位坤不敢逼迫朱由崧做決定,便應道:“這第三件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