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33 字 1個月前

第3198章

十一御史是自行其是,還是背後有朱由崧的影子,這對於大明高層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當十一御史的上疏鬧得沸沸揚揚之際,大明高層卻保持了詭異的沉默。

但問題是,各部尚書或可以閉口不言,可負責票擬的內閣卻不能不向宮廷提交回復,因此,老奸巨猾的馬士英就只能選擇拖人下水了:“春石老,這件事內閣該怎麼回稟陛下呢?”

目前內閣中馬士英的首輔地位是明確的,孫傳庭的群輔地位也是明確的,但同時入閣、同為太子少傅的王應熊和王鐸之間誰排名在前確實有疑問的,不過,鑒於王應熊的年齡在內閣中最大且成為進士的時間是四名大學士中最早的,所以,內閣眾人默認王應熊為內閣次輔,也因此,馬士英第一個問的就是王應熊。

三月末才從北京回返南京的王應熊推脫道:“我剛剛回來沒幾天,什麼事情都還不清楚呢,元翁讓我如何回答呢?要不,問問覺斯和伯雅吧!”

聽王應熊把皮毬踢給自己,王鐸急忙言道:“官制改制后,我只負責分管學部、太常寺、禮制院和國子監事務,對於財政問題卻是不怎麼熟悉的!”

孫傳庭苦笑道:“目前我只分管兵部、刑部、大理寺,對於財政問題,一樣是不熟悉的,如何向陛下回稟,還是由元翁親自決斷吧!”

眼下大明大明朝廷里,吏部、通政院是直接向皇帝負責的;科道是自己對自己,或者說是對大明社稷負責的;詹事府和翰林院作為智庫、諮詢單位同時對皇帝和內閣負責;欽天監和太醫院在政治上都無足輕重,而剩下的13個部寺院則對內閣負責----當然,包括內閣大學士任免在內的最高的人事權、一切事務的最終決定權依舊由皇帝操控,所謂負責,僅僅是相關政務的建議權、執行權而已。

首輔大學士總管這13個部寺院的一應事務,群輔大學士分管其中一個和幾個部寺院的事務,至於次輔大學士嘛,要看首輔是不是攬權,若首輔願意分權的,則次輔可以協助首輔管理一切內閣負責的事務,若首輔不願意分權的,則次輔跟一般的群輔一樣,就只能負責分管事務,甚至被架起來,什麼都能管什麼都管不了。

而馬士英就是喜歡大權獨攬,所以,目前內閣里次輔也好、群輔也罷,都是各管一攤的,也因此,實際只分管工部、理藩院、鴻臚寺的王應熊即便不用自己剛剛從北京回來的理由來搪塞馬士英,也有辦法獨善其身,不摻和進這場朱由崧與文官集團的大博弈之中。

馬士英左看看右看看,見自己在內閣里成了孤家寡人,便哀嘆起來:“如此說來,倒是老夫自作自受了!”

是的,誰讓馬士英在總管一切的時候,還抓着度支部、戶部以及太僕寺事務不放手呢,難不成好處你拿了,鍋卻要其他大學士來背,這又怎麼可能呢!

“其實,之前陛下就跟老夫說過,要再廷推一名大學士,老夫也答應了,但由於官制改制一直在推進當中,不得閑暇呀!現在悔之晚矣!”馬士英說到這,用哀求的語氣跟幾人說道。“這麼大的事情,陛下也不可能只聽老夫一人的,少不得還要徵詢各位,既然遲早要說,何不,現在內閣取得一致意見呢!”

馬士英這話也有道理,即便王應熊等人都不分管財政,但他們是大學士,朱由崧少不得要問他們一嘴的,到時候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想來朱由崧多少會有不滿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