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5章(1 / 1)

第3205章

李國翰喘了口氣后,往下繼續說道:“陛下的意思,在實施了養廉銀和養老銀后,徹底廢止優免制度,所以,度支部在制定養廉銀和養老銀標準的時候,一定要把相應的問題考慮進去,毋使天下文武及士人寒心了。”

沒錯,朱由崧寧可給官員及預備官員們發錢,也要取消優免制度,這是因為達官顯貴們在實際操作中,屢屢突破優免的限額,利用優免政策惡意逃稅----歷史上大學士帶頭用優免政策來惡意逃稅,下面的官員士紳有樣學樣,搞得朝廷稅收不上來,以至於崇禎皇帝因為拿不出軍費而不得不在殉國時大罵百官誤他了----實在是已經到了不取消不行的程度了。

“最後,皇爺的意思是,練餉、遼餉不但現在不可盡數免除,日後消滅了建虜,也不可盡數免除,當適當裁剪后歸併到正賦之內,永久徵收,不過,這麼做要做兩個處理,其一,用兵役代替勞役,好部分舒緩民力,其二,永久徵收后應該根據各地產出,重新釐定各地田賦徵收標準,盡量保證都能收上來,而不是到時候只收部分上來。”

明代松江、蘇州兩府的田賦總額幾乎相同於山西、山東、陝西三個省的田賦總額,並等同於浙江一省的田稅;而浙江、江西、湖廣三省的田賦總額則又佔到了兩京十三省的田賦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見南方田賦基數之高;正是基於江南農戶原本承擔的賦稅就很高了的緣故,所以在崇禎年間加征三餉時,江南官員們(含江南籍及在江南做官的官員)強烈反對按各地田賦數額進行加征。

最終,在江南官員的強烈反對下,明廷做出了按各地畝數加征三餉的決定,好傢夥,這麼一來,江南百姓的負擔沒減少多少,北方那些原本一畝地只交二三十文錢稅的百姓可遭殃了,每畝加征白銀二十四厘,也就是二百四十文銅錢,直接是原來的十倍,這誰受得了啊,所以,官逼民反,釀成了崇禎-弘光年間的農民大起義。

這也是為什麼這一時期,南方基本不反,反的都是陝西、山西、河南百姓的緣故----南方也加征了,但算起來只加征了一兩倍,咬咬牙,還能勉強活着,北方天災不斷,又加了十倍的稅,就算貪官污吏不把士紳應該交的稅分攤給普通百姓,普通百姓也活不下去了。

阮大鋮皺着眉頭回應道:“陛下的設想是好的,可是要全盤調整田賦徵收數額,不過一時半會能做到的!”

邊上司禮監秉筆兼御用監掌印田楷笑道:“這有什麼複雜的,每個縣每年收上來多少,總數有數的,簡單根據預定收多少,實際收多少換算一下,即可了,若是度支部不能做的話,御用監可以幫忙······”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