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4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98 字 1個月前

第3364章

烏波塔爾·波特維爾少校勸說評議長的當口,已經完成射擊準備的明軍“陸師”炮隊開始向巴達維亞南城進行試射了。

與水師炮艦的遠程轟擊一樣,明軍“陸師”炮隊在炮擊伊始首先採用了殺傷性的榴霰彈,這些準確打在巴達維亞南城城牆及兩翼棱堡上的榴霰彈極大的殺傷了守軍,迫使守軍不得不退到城牆背後躲避,但有些時候,凌空爆炸的榴霰彈潑灑的霰子還是能有效殺傷這些躲在城牆下的荷軍,搞得這些荷軍只能進一步的躲進防炮洞里,徹底無暇關注城外的動靜。

見打着打着,巴達維亞南城城頭上已經看不見荷軍蹤影了,劉興寶率領的淮軍、邾軍便從紅毛區挺進到了市政廣場,然後在距離巴達維亞南城城牆不足300米處開始挖掘壕,以便將卡隆炮拖上來轟擊巴達維亞城牆。

趁着明軍“陸師”炮擊間隙上到巴達維亞南城觀察的烏波塔爾·波特維爾少校雖然發現了淮軍、邾軍的動向,但卻無可奈何----巴達維亞城頭若是開炮阻撓淮、邾兩藩挖掘壕溝,後方的遠程炮火一定會再度打過來,消滅已經為數不多的荷軍炮手;可若是不開炮的話,以荷軍手上的滑膛槍是沒辦法打那麼遠的,就只能派出越過長橋向淮軍和邾軍進攻;可要是以步兵向明軍展開地面攻勢的話,等於將一眾步兵送到了明軍炮口之下,就算少校本人願意付出必要的交換比,只怕下面的士兵也不是願意的,畢竟,荷軍中主力是德意志雇傭兵,人家是為了錢賣命的,而不是為了錢來送命的----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淮軍和邾軍把壕溝挖掘成型。

不得已,少校只能派人打着白旗去聯絡明軍,表示只要停戰,什麼要求都答應明軍!

對於荷蘭人的服軟,正在指揮淮軍和邾軍挖掘壕溝的劉興寶表情嚴厲的告示荷軍軍使,現在巴達維亞城堡就只有無條件投降一條路可走,否則等待巴達維亞城堡和城堡內所有荷蘭人的只有覆滅一途。

說完這些后,劉興寶把荷蘭軍使給趕了回去。

聽完軍使的彙報,徹底失去希望的烏波塔爾·波特維爾少校就只能再去問詢評議會的決定,但評議會這邊始終達不成統一意見----說白了,就是誰也不肯承擔責任----所以,向攻城明軍投降的事情就被暫時擱置了下來。

然而,荷蘭人這邊的猶豫不決並沒有影響明軍的作戰進城,這不,等淮軍和邾軍完成了卡隆炮發射陣地的修筑後,12門能發射40斤鐵彈的卡隆炮被連夜拖入了發射陣地!

不過,在發射卡隆炮之前,明軍上陸水兵先用配備的康格里夫式火箭對巴達維亞城堡進行了一輪轟炸,這輪轟炸過後,巴達維亞城堡內部便燃起了熊熊大火。

雖然,火勢最終被荷蘭人撲滅了----關鍵是巴達維亞城堡非常方便取水滅火----但還是燒毀了城內部分建築,並給城內的荷蘭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第二天清晨,明軍“陸師”便用前裝線膛炮和卡隆炮的組合,給巴達維亞城堡上演了一場致命的二重奏!

卡隆炮在遠程上並無建樹,但在近距離發射重彈,那真叫做驚天動地,哪怕是異常堅固的巴達維亞城牆吃了一枚后也瑟瑟發抖,更不要說明軍一口氣布置了12門這樣的火炮,很快就形成了1+1>2的效果。

等明軍火炮因為過熱暫停后,被烏波塔爾·波特維爾少校拉來觀戰的巴達維亞評議團算是徹底無話可說了,於是,在炮擊現場,巴達維亞評議團一致決定----共同分攤責任----向大明軍隊無條件投降······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