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7章(1 / 1)

第3417章

不過,即便是這27門陸軍火炮,阿部忠秋也不可能全部帶來大阪,好在大阪海岸炮台被明軍淮丙船摧毀時並沒有造成所有火炮都損毀,再加上召集山陽道、南海道及近畿諸藩軍隊時,這些諸侯軍也帶來12門從福海號購買的大小佛朗機炮,因此,扣除留給大阪守軍的部分火炮后,阿部忠秋手中還有4門五斤紅夷炮、2門八斤紅夷炮、1門十斤紅夷炮和大小佛朗機炮14門,所以阿部忠秋就利用這21門火炮展開了對明軍防線的轟擊。

面對日軍的炮火,明軍理所當然的予以了必要回應,不過,當下的明軍火力相對於幕府軍來說,還是弱了不少的。

是的,第一波登陸的明軍陸師中就只有東洋水師陸戰旅是旅級單位,編製有1個三三制的炮兵哨,裝備有9門5斤紅夷炮,其餘部隊都是團級編製,主要裝備的是虎蹲炮及少量400~500斤的小型佛朗機炮,並不能在炮戰中提供有效的幫助。

當然,明軍在奪取和歌山城時也從紀州藩軍手中繳獲了1門五斤紅夷炮和2門一千五百斤佛朗機炮,但後者也是不能參加炮戰的,因此總體上雙方進行炮戰的火炮比是明10:日7,明軍在火炮數量上獲勝,但日軍在火炮口徑和射程上佔優。

啥?明軍不是還登陸了一支京營獨立攻城炮團嗎?該團不是在攻擊和歌山城時還發揮了巨大作用嗎?怎麼就不計入明軍火力之中了?

不好意思,京營獨立攻城炮團裝備的是射程很近的卡隆炮、臼炮,根本打不到遠程開火的日軍紅夷炮陣地,因此頂多拿來提供近程支援,卻是不能參與真正的炮兵對決。

在還沒有制導武器的時代,一般來說,口徑為王,所以,在當前情況下,明軍炮兵肯定是吃虧的。

但比較幸運的是,明軍的紅夷炮雖然口徑較小,但東洋水師陸戰旅炮兵部隊的炮手的炮擊技術卻比不懂三角函數及彈道學且疏於訓練的日軍炮手強了不少,而且明軍採用的發射葯的爆力更強,以至於明軍五斤炮的射程實際不遜色於日軍八斤炮----日軍炮兵的射擊精準度太差,所以為了實現有效攻擊,其炮兵陣地只能主動前移,但這就等於自我放棄了射程優勢----因此,在幕府軍僅有1門10斤炮的情況下,日軍炮兵並不能有效的壓制明軍的反擊炮火,結果打了半天後,雙方各自損失了2門火炮。

日本沒辦法自行製造火炮,因此阿部忠秋損失了兩門紅夷炮非常心疼;而明軍這邊雖然後方能源源不斷的生產火炮、培訓炮手,但此時此刻在紀伊當地,卻也只有區區10門炮而已,所以,也無想承受更大的損失。

於是,雙方心照不宣的暫時結束了紅夷火炮間的對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