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6章
“談判,自然是沒問題的!”接到幕府軍送來的邀請,隨第一批部隊登陸的陳博祺無所謂的應承道。“那就麻煩鄧公公走一趟吧!”
東洋水師陸戰旅----第一批登陸日本的部隊包括東洋水師陸戰旅全部、1個京營攻城炮團、1個京營輜重團、1個內鎮輜重團、5個內鎮步兵團,其中當然主力是東洋水師陸戰旅----坐營監槍內臣、監丞鄧期笑道:“行,那咱家就走一趟,不過,怎麼跟倭人說呢?”
陳博祺冷笑道:“有啥好多說的,朝廷的條件,只有增加的,沒有減少的,倭人要是不同意,那就打唄!”
鄧期點點頭:“有軍門這話,咱家就知道該怎麼談了······”
明軍不打算妥協,阿部忠秋也不想動搖了幕府基礎,所以,雙方虛與委蛇的進行了兩天戰略互騙,最終談判還是宣告破裂了。
在談判期間,完成了營地的構建、部隊的休整以及敵情打探的幕府軍遂在明弘光九年、日本后光明天皇承應二年、西曆1652年四月九日下午向明軍遞交了戰書,邀約明軍於第二天一早於和歌山藩的曠野中進行決戰。
對於,代表明軍談判的御馬監監丞鄧期奉命回復日方,要攻你們主動來攻,指望明軍貿然出擊與優勢之敵進行野戰,則是想都別想了。
既然明軍不願意野戰,幕府這邊又不能無限期的避戰----雖然各藩聯軍都是脫產武士,但前後八萬軍隊的日常開銷非常巨大,出兵的各藩齊齊叫苦,阿部忠秋也不能予以無視----因此,幕府軍就只能展開一場攻堅戰了。
明軍的防線整體位於和歌山城以西的和歌山沿海地帶,從紀の川南岸開始大致形成一個往複曲折的半圓形,其主體建築是由構築起和歌山城的條石、石塊以及明軍帶來的竹筐盛泥后配合水泥漿修建的若干個烽燧,本地竹木建造的木質箭塔,用挖掘壕溝產生的泥土修築的低矮胸牆,胸牆上用本地竹木敷設的竹木柵欄----部分來不及修建柵欄的地段,就用鐵索連接的若干拒馬、鹿砦作為替代----而在整條防線的後方約2.75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明軍還建築起了若干個營地、馬棚、簡易倉庫,以安置輪換軍人及儲備物資。
這些天里,根據日軍抵近士兵的偵查,阿部忠秋已經發現明軍的陣地並不算特別的堅固,不過,出於保守起見,阿部忠秋還是做出了先用火炮轟擊明軍防線,再派兵進攻的決定。
在洋夷入寇后的一年多時間裡,幕府曾經通過福海號購買了190餘門火炮,其中五斤炮、八斤炮、十斤等紅夷大炮一共有118門,其餘為炮重一千至二千斤的大小佛朗機炮,但這些火炮並未全部裝備幕府軍,至少有20餘門紅夷大炮和20餘門佛朗機炮被幕府賜予了親藩----紀州藩就獲得了4門紅夷炮和2門佛朗機炮----剩下的紅夷大炮和佛朗機炮則大部分分配給了幕府設置在江戶、大阪、長崎三地及三浦半島上的各座海岸炮台,真正作為幕府陸軍的炮兵裝備的僅有10門較為輕便的五斤紅夷大炮和17門千斤佛朗機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