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0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26 字 1個月前

第3420章

見場上沒有人回應自己的話,德川賴宣冷哼了一聲,對阿部忠秋說道:“既然各藩都擔心損失,那就由紀州藩充當主力吧!”

儘管在對海防禦及和歌山城守備中損失了大量的下屬武士,但紀州藩畢竟是一個石高55萬石的頂級諸侯,所以,這幾日動員下來,依舊拼湊出了一支8000人的部隊,在德川賴宣看來,籍此淹沒寅字堡不出問題。

德川賴宣是德川家康第十個兒子,在幕府內的輩分很高,所以對德川賴宣的決定,阿部忠秋很是頭疼,他真的不敢讓作為御三家之一的紀州藩的力量損失過大了,但也不能當著一干外樣諸侯說,親藩和譜代的實力不能削弱,要上你們這群外樣上。

所以,遲疑良久之後,阿部忠秋才回應道:“也好,就請殿下出手,擔任主攻吧!”

德川賴宣冷哼一聲,扭頭離開了阿部忠秋的大帳,對此,阿部忠秋哭笑不得,但還是命令知行11000石的狹山藩、知行10000萬的林田藩、知行30000萬的赤穗藩、知行23000石的小野藩出兵策應,於其他地段牽制明軍力量,配合紀州藩的主攻。

按照日本戰國末年的軍事動員傳統,每10000石知行出兵時應該動員250名士兵參戰,因此狹山等藩名義上一共可以出動1850人,看起來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但事實上各藩都有大量的非戰鬥人員----什麼藥師、陰陽師、運糧荷隊、號鼓等等----所以,實際實施進攻的兵力僅有1100出頭一點。

這麼點兵,又分散在四個方向,到底能發揮多少作戰,根本未嘗可知,並且由於之前伯太等藩的失利,狹山等藩願不願全力以赴還是問題,只能說,阿部忠秋的命令更像是為了日後能跟幕府交差而做的有意搪塞。

果不其然,狹山四藩接到命令后,倒是不敢拒絕,回去后也大吹海螺、大敲金鼓,甚至還不停的向天空釋放鐵炮,但真正的進攻卻做的有氣無力,往往推進到壕溝邊,就主動後撤了,實際根本沒讓守備方感受到什麼防禦壓力。

按下做戲的狹山等藩不提,紀州藩軍在德川賴宣的指揮下卻是真真正正的發起了強攻。

是的,戰鬥畢竟發生在紀伊的土地上,每拖一天,都會給紀州藩造成多一份傷害,所以,由不得德川賴宣及藩內的大小武士們不上心······

看到密密麻麻的日軍向己方工事撲來,守備的明軍多少也有些慌亂的,所以,當紀州藩軍進入自身火銃及弓箭射程后,明軍即展開了攻擊,由是,弓箭、火箭鋪天蓋地的飛向當面日軍,期間還時不時的響起排銃聲,將一個個日軍打倒在地。

拚命中的紀州藩軍自然也不會光挨打不換上,這不,紀州藩軍中的多名鐵炮大將也驅使着若干百人鐵炮隊抵近后齊射還擊----德川賴宣逃離和歌山城時,其實丟光了絕大部分的武備和財物,但紀州藩是御三家之一,此戰又是為了三都商人在打,所以,德川賴宣很容易的就從幾個大商家手中搞到了數百挺全新的鐵炮來武裝紀州藩的鐵炮隊----一時間,乒乒乓乓的,雙方打得不亦樂乎。

明軍是有土垣和柵欄可以提供遮蔽的,而吸取了伯太等藩教訓的紀州藩軍也帶了防彈的竹楯,因此,雙方雖然交火激烈,但要說傷亡嘛,實際都不大。

在雙方遠程火力互相牽制的時候,紀州藩軍的足輕隊開始接近壕溝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