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3章
既然荷軍32艘“戰艦”分佈在了13公里寬的海峽中,因此當荷軍發現明軍軟帆船編隊自東向西快速向己方逼近,能第一時間前出迎擊的,也就是最靠近的16艘而已----荷軍以4公裡間隔布設了艦船,由此形成了2個16艦編隊,並且荷蘭警戒艦隊並非是停泊在海上靜止不動的,而是於另一時空樟宜機場填海區南側海域至邊佳蘭南側海域間進行一來一回的往複巡邏,因此當潘龍和部貼着坦賓島北部海岸線沖入龍牙門海峽時,當面就只能正在由西向東巡邏的荷軍南翼編隊可以直接阻攔明軍,此時正在由東向西行駛的荷軍北翼編隊則在接到警報后,需要先調頭,然後斜向南插才能攻擊明軍艦隊側翼,但這兩個步驟都需要時間,這就導致了荷軍北翼編隊不能在第一時間前來阻止潘龍和部。
要知道荷軍第3艦隊主力編隊的34艘專業軍艦都未能給明軍軟帆船編隊造成多少損失,因此,區區1艘荷軍巡航艦和15艘火力要弱小許多的荷蘭武裝商船又如何是明軍裝甲艦的對手呢----所謂裝甲艦,就是明軍用蒸汽機塑形製造的厚殼軟帆戰艦----所以,潘龍和大着膽子從荷軍兩路編隊中直插而過。
由於只要計算好角度,在與荷軍南翼警戒部隊擦肩而過的時候,明軍艦隊實際是可以與荷軍艦船保持足夠距離的,所以,明軍依舊可以用擅長的遠距離炮擊,給荷軍南翼編隊造成一定的殺傷和威脅,自身卻無一損失;只是,接下來潘龍和部就要硬闖荷軍南切的北翼編隊了。
是的,此時潘龍和部等於由東南向西北方向航行,而荷軍北翼編隊則是急速的由正西航向改為西南偏南方向,如此一來,等於荷軍北翼編隊搶佔了明軍潘龍和部的“T”頭,明顯佔據了有利的位置。
不過,潘龍和部並沒有束手待斃,而是很快將航向由東南-西北,改為了南-北,如此一來,將原本交叉的航行強行扭轉為了近乎相向而行;荷軍北翼艦隊自然也不會坐視丟失“T”頭,便也跟着改變航行。
於是在雙方不斷變向的共同努力下,荷軍逐漸形成了南北兩翼編隊包夾潘龍和艦隊的勢態,但這一勢態其實是潘龍和有意而為,明軍很快便利用雙方同向而行卻彼此距離較遠的狀態,對荷軍追擊艦船實施左右開弓。
荷軍再次陷入了光挨打卻無法還手的境地,於是,某些見勢不妙的荷軍武裝商船便果斷的脫離編隊,然後調頭就走,直接逃亡了錫蘭。
這些打着打着就不見的荷蘭武裝商船嚴重動搖了殘餘荷蘭“戰艦”的信心,因此,殘餘荷艦也開始試圖調頭逃跑,但這時已經反應過來的潘龍和部自然不會坐視這些荷軍艦船逃跑,便再次調頭,主動貼近對手,與之進行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