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2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69 字 1個月前

第3652章

基於悠久的歷史傳統,分佈在北斯里蘭卡與南印度的泰米爾人,稱得上如假包換的古代海洋民族;這些泰米爾人,早在近代的歐洲來客抵達次大陸前,就已揚帆遠航到阿拉伯與波斯,並在另一頭的南洋群島和遠東都留下了顯著影響。

後來雖然泰米爾人的航海事迹被掩蓋在了穆斯林勢力於西元七世紀后在西亞、北非、中亞、東非、南亞、西非、東南亞等地的迅速擴張浪頭之下,但泰米爾人始終在科摩林角以東的海貿中佔據一席之地地位;而由這些泰米爾人說建立的賈夫納王國,正是穆斯林在印度擴張大潮退卻后的產物。

1505年,當葡萄牙人開始出現於斯里蘭卡海岸,就發現和泰米爾人打交道與跟僧伽羅人更加方便,於是葡萄牙人通過相對簡便的協商,便在靠海的賈夫納王國都城納魯爾建立起了貿易商站,然後利用這個貿易商站與整個斯里蘭卡及印度東海岸地區進行廣泛的貿易往來,從而讓葡萄牙人獲得了不菲的利益。

不過,當時的葡萄牙船隻更傾向於直取東方,所以對諸如安達曼海之類的區域重視不足。當有限的兵力被限制在科倫坡等地,就只能在距離次大陸最近的馬納爾島建立小規模基地。並未更多在賈夫納王國謀求更多的殖民利益。

然而,隨着親葡萄牙的國王坎基利一世在1591年病死,賈夫納王國的形勢也開始發生變化,這不,儘管新的繼任者普維拉沙,在先前曾依靠馬納爾島駐軍抓捕過篡位者,卻希望重新將這個戰略要地控制下來----馬納爾島里是斯里蘭卡距離印度大陸最近的地方,還控制着利潤豐厚的珍珠採集和漁業資源,因此從軍事和經濟兩方面來說,對賈夫納王國都很重要----此外,天主教會的迅速發展,也讓堅信印度教的君主感到了威脅。

因此,當時的泰米爾君主決心將老朋友從國內驅逐出去,再用數量更多的穆斯林商團予以替代;然而,普維拉沙國王對馬納爾島的進攻未能得手,反而引來了葡萄牙人對王國首都的進攻;最終納魯爾被葡萄牙軍隊攻克,普維拉沙國王被葡萄牙人殺死,在葡萄牙人屠城中僥倖生還的辛卡姆被葡萄牙人當做傀儡推上了賈夫納國王的寶座。

只是,辛卡姆王對葡萄牙人依舊陽奉陰違,而後來篡位的Cankili二世更是發誓要為普維拉沙國王復仇,將葡萄牙人驅趕出斯里蘭卡全境。

面對這麼一個不順服的賈夫納王國,葡萄牙人惱羞成怒,便在西曆1617年出兵擊敗了Cankili二世,並滅亡了賈夫納王國;為了更好的震懾賈夫納王國的殘餘勢力、方便葡萄牙人統治斯里蘭卡北部,葡萄牙人於西曆1618年在保克灣修建了賈夫納城堡,並時在瀉湖口修建了皇家堡壘(即汗門海爾城堡),以加強對賈夫納地區和保克海峽的控制。

荷蘭人取代葡萄牙人統治錫蘭后,因為統治時間較短、與土著的關係沒有像葡萄牙人那樣激烈、明荷戰爭等一系列的原因,及沒有時間也沒有財力對賈夫納城堡及皇家堡壘進行進一步的改擴建,因此當鄭鴻逵編隊出現在保克灣時,擺在明軍面前的則是狹窄的航道、扼險而守的海上要塞以及早有準備的敵軍。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