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72 字 1個月前

第3668章

明弘光十三年、西曆1657年二月二十日,暹羅灣中一座名叫閣西昌的小島上,一間新近完成的館驛里,已經是人滿為患的狀態了。

沒錯,再過三天,由大明主導的弭兵大會就要正式召開了,相關各國的使者已經紛至沓來,住滿了這座可以容納八百人的會館。

這些與會者中有大城王朝的王子和宰相、有真臘和老撾的王子及重臣,有北大年這樣的馬來小邦,還有來自占城和新唐的使臣,自然也不會缺了大西軍余部派來的代表。

其實,這次會議早在去年十月就應該舉行了,但由於第二次明荷戰爭的爆發,所以,被推遲到了今年二月,不過,由於明軍順利擊敗尼德蘭入寇大軍並反手奪取了錫蘭的豐功偉績,因此相比去年十月,會議主持者的聲望更高了、權威更重了,留給各國各藩的餘地也就更小了,讓與會各國各藩感更加受到了來自北方巨無霸的某些壓力。

正是在這種壓力下,在正式會議召開的前三天,也就是今年的二月十七日,老撾宣慰司宣慰使馬唯興的代表首先與瀾滄王國、大城王朝的代表達成了一致,簽署了關於三方領土劃分的《丁酉條約》。

根據《丁酉條約》的約定,馬唯興及配合他作戰的部分大西軍郡子、郡男獲得了另一時空中泰國的清萊府、帕夭府,老撾的會曬、芒賽、巴郎、桑怒、沙耶武里等地;而瀾滄王國雖然損失了一些領土,但卻保留了在湄公河以東的剩餘國土,也算是維持了國家的存續;大城王朝則趁機徹底兼并了素可泰和蘭納兩個附庸小國,因此雖然被迫割讓了部分土地,但那確是之前已經丟失的,本也拿不回來,所以,倒也心平氣和。

見到馬唯興這邊順利簽署了《丁酉條約》,二月十九日,八百大甸宣慰司宣慰使白文選的代表也與剛剛兼并了蘭納、素可泰的暹羅大城王朝也簽署了劃分彼此領地的相關條約,從而獲得了另一時空中泰國的夜豐頌及清邁北部地區,並就此了斷了自身(含配合白文選作戰的大西軍郡子、郡男)與大城王朝的領土爭端。

同日,暹羅方面還在作為仲裁者的大明鴻臚使趙一為的威逼利誘下,被迫將之前佔據的孟邦及德林達依山分水嶺以西地區交給了在阿薩姆方向站不住腳、不得不撤回緬甸的底馬撒宣慰司宣慰使馬元利;至此,大城王朝與大西軍余脈之間的衝突以全面退敗而宣告結束;不過,大西軍余部進一步攫取暹羅領土的目標也在明廷的壓力下並未能完全實現,某種程度上保全了暹羅的獨立。

二月二十日上午,與會各方中實力最為弱小的真臘代表,在趙一為的暗中威脅下,又得不到原宗主國暹羅的幫助,最終被迫同意將湄公河以東的領土全部交給新唐藩;從真臘攫取大片領土后的新唐藩隨即不顧自己尚且無力統治上述地區的窘境,迅速與南掌王國方面簽署了雙方以桑河為界的領土劃分條約,就此確定了新唐在西、北兩面的邊境線。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