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1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91 字 1個月前

第3691章

“漢中道一共登記人口四十五萬七千一百零七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漢中府有十三萬八千七百三十九人,人口最少的龍安府只有五萬五千八千零十七人,人口最多的南鄭縣有二萬二千零三十二人,人口最少的平武縣只有五千七百零三人。”

漢中多山,所以別看縣均人口達到14700餘人,但實際主要集中在漢中府下的各縣,其他州府縣的人口,那是一說一把辛酸淚啊!

“西川道登記人口七十四萬五千五百零八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成都府有三十七萬二千五百零二人,人口最少的松潘軍民府只有十萬零五百十七人,人口最多的華陽縣有三萬二千零三十二人,人口最少的黑水縣只有四千五百五十三人。”

從數據來看,西川道的人口似乎不少,但實際與萬曆、天啟年間的數據相比,人口已經減少超過一半了,可這已經是經過十年休養生息的結果,可見,當年流寇戰爭對四川的破壞有多麼的嚴重了。

“川東道登記人口六十六萬八千二百零三人,其中人口最多的重慶府有十七萬一千三百三十九人,人口最少的夔州府只有八萬九千一百十三人,人口最多的黔江縣有二萬七千三百二十七人,人口最少的梁山縣只有七千八百五十五人。”

川東實際比川西更早開始恢復,之所以人口數量還不如川西是因為相當一部分山民被明廷遷往河北平原安置了。

“川南道登記人口四十萬零六百十八人,其中人口最多的馬湖有十五萬零七百七十三人,人口最少的是原鎮雄土府、烏撒土府合併後設立的寧安軍民直隸州,該直隸州只有二萬八千五百四十四人,人口最多的屏山縣有二萬七千九百五十二人,人口最少的興文只有四千八百八十七人。”

川南各府縣境內遍布土司,所以主要人口集中在馬湖府、眉州直隸州、嘉定直隸州等北部三州府,南部的3個軍民州軍民府內的人口極少----或者說,不願意被改土歸流的土司,隱瞞了大量的人口。

“黔東道上報人口二十九萬八千七百三十六人,其中人口最多的遵義府有五萬二千二百八十九人,人口最少的鎮遠軍民府只有二萬三千八百三十四人,人口最多的遵義縣有一萬七千二百六十一人,人口最少的清溪縣只有三千九百八十三人。”

不是說黔東就這麼點人,而是黔東有大量的土司,明政府目前還不能把這些土司及土司下的人口有效的掌握在手中。

“黔中道上報人口三十三萬一千四百二十八人,其中人口最多的貴陽府有五萬八千三百八十九人,人口最少的大定軍民府只有二萬四千一百七十四人,人口最多的南開州有一萬八千零十五人,人口最少的織金縣只有三千六百三十五人。”

黔中的情況跟黔東是一樣的,各府內土司名義上對大明很是恭順,該交的稅和貢品一概不會少了,但決計不同意向大明上報名下人口和田土總數,所以大明對黔中的管理實際也很膚淺;此外奢安之亂對貴州的影響至今也沒有消除······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