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4章
“代北道,上報人口三十九萬八千零五十六人,其中人口最多的大同府有十七萬三千七百四十五人,人口最少的蔚州直隸州只有二萬八千三百十五人,人口最多的大同縣有四萬一千八百二十七人,人口最少的靈丘縣只有七千零三十一人。”
整個黃淮、河南、河北、山東、山西、京畿等地往日不但受到了農民起義軍的破壞,還遭到入侵的滿清大肆屠戮,因此人口損失極大,雖然明廷想方設法充實人口,但近十年過去了,以上各地的總人口才不過440萬人,實在是有些不堪“入目”了。
“遼寧道上報人口二十四萬八千三百五十七人,其中人口最多的平州府有六萬六千五百十七人,人口最少的遼陽府只有四萬一千六百十三人。”
遼寧道目前只設立二級行政區,沒有三級行政區,也就無所謂哪個州縣的人口最多,哪個州縣的人口最少了。
“三江道,上報人口七萬一千五百六十人;嫩江道,上報人口五萬五千八百八十三人;鯨海南道,上報人口四萬一千七百七十人;鯨海北道,上報人口三萬四千一百五十人;龍江北道,上報人口二萬九千八百八十四人;以上四道均未設置府州縣,另外,以上四道報告的人口數字不含各地皇莊內人口,但含歸化朝廷的索倫、達斡爾等部百姓數字。”
“林北、東極、金微、瀚海、燕然、北庭、朔方、饒樂、松漠等北地九都司上報的數字顯示,北地九都司境內共有人口六十三萬五千二百餘人,其中絕大部分是治下的蒙古各部及索倫、達斡爾等規劃土著,關內移民數量加起來不超過二萬人;當然這個數字也不包括東極都司境內的皇莊屯民。”
說完了北地的情況下,周宜生開始報告大明核心區域的人口情況:“江北道,上報人口六十二萬五千九百四十六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揚州府有十八萬零三百十九人,人口最少的南通直隸州只有七萬九千一百三十八人,人口最多的江都縣有四萬三千一百零五人,人口最少的舒城縣只有一萬零五百三十六人。”
“江南道,上報人口一百六十六萬三千七百六十二人,其中人口最多的蘇府有三十七萬五千四百五十三人,人口最少的太倉直隸州有十二萬五千一百三十九人,人口最多的是蘇州府城,城內共有八萬二千七百十八人,人口最少的崇明縣只有一萬三千一百五十二人。”
“江東道,上報人口七十萬零八百五十三人,其中人口最多的太平府有十七萬零八百四十六人,人口最少的廣德直隸州只有五萬九千六百十一人,人口最多的黟縣二萬八千三百二十三人,人口最少的青陽縣只有一萬零九百六十四人。”
“浙北道,上報人口一百三十七萬八千零六十一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杭州府有三十五萬一千九百八十八人,人口最少的嚴州府只有十八萬二千一百十八人,人口最多的錢塘縣有十一萬三千五百二十五人,人口最少的諸暨縣有三萬一千一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