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4章
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經過慎重的權衡,最終痛苦的認識到俄國的確沒有辦法進行兩線作戰,便只能“屈辱”的接受了中俄談判的結果,批准了《俄國與明帝國1657年條約》,不過由於莫斯科距離布拉茨克實在太遠了,所以中俄談判的俄國代表團還需要3~4個時間才能接到莫斯科的決定,與明國談判團正式換約。
按下俄國方面的情況不說,明弘光十四年五月三十一日,一艘英國船和一艘葡萄牙船駛入了龍牙門港,隨即兩艘船上的英葡使者向橫海都司遞交了與大明進行停戰、建交、通商談判的申請。
已經安裝了無線電收發報機的橫海都司立刻發報向南京請示,正急着擴大外貿的朱由崧立刻批准了英葡兩國的請求,命令橫海都司下屬鴻臚分寺組織人手與英葡分別進行相關談判。
當年六月二日,橫海都司通知英葡代表,大明朝廷已經同意與兩國進行停戰、建交、通商談判,於是,一天後,兩場談判便分別拉開了帷幕。
鑒於英葡兩國都派人參加了荷蘭遠征軍----英葡使者狡辯稱是個別船長自行其是,但橫海都司這邊的態度很明確,大明不找個人算賬,只跟兩國政府要求補償,如果兩國使者不同意,那就別談了----因此,雙方首先進行了停戰談判。
在停戰談判中,橫海都司談判團分別向英葡兩國索要白銀三十萬貫的賠償,見逃不過賠償問題,英葡使者便一面要求大明釋放被俘人員及船隻,一面試圖討價還價,將賠償數字壓縮到萬以下。
由於英國在第二次明荷戰爭中只損失了一艘武裝商船,且也沒有多少人被俘,所以,橫海都司代表團在請示了南京后,決定將對英索賠減少到白銀五萬兩;可葡萄牙人這邊,大明談判人員以摧毀阿鎮貿易點乃至進攻果阿為要挾,最終迫使葡萄牙人同意接受白銀二十五萬貫的賠償要求;當然,這些錢只夠大明還人的,不夠大明還船的,另外,之前躲在南河國會安港的葡萄牙人這次也可以歸國,但會安港的葡萄牙商館必須予以放棄,預期不走者大明可以繼續予以追殺。
談完了停戰和經濟補償,大明與英葡展開正式建交的談判,其他葡萄牙人問題不大,阿果副王即葡屬印度印度背後直接是葡萄牙王國政府,因此只要葡萄牙人同意雙方的大使互不進駐兩國首都----葡萄牙大使駐龍牙門,大明駐在鴻臚使駐果阿-----雙方即可達成建交協議;但英國人這邊就有些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