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8章
明葡條約及明英協定簽署后的第十五天,法國使者也抵達龍牙門港並遞交了與大明進行相關談判的請求,對此,正在積極拓展海貿的朱由崧自然是歡迎的,於是雙方很快就停戰、建交、通商事務進行了協商。
說起來,對於停戰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法國人參與荷蘭遠征軍的的確確不是法國中央政府或是法國東印度公司安排的,完全是法國船長的個人主張,因此在法國使者拿出必要證據后,大明這邊就也不再堅持要求法國官方就相關事宜進行賠償的要求;當然,當法國使者要求贖回肇事元兇時,不差那千把兩銀子的大明就只淡然的告訴了法國人,被俘法國船上人員都已經在苦役中喪生了;法國使者無法驗證消息真偽,也無心進一步糾纏,就只能打明這邊說什麼是什麼了。
談完了停戰的事情,接下來進入建交談判階段,說實在的,法國的確是想與大明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然而法國人的情況遠比英葡要特殊一些,這不,由於法國高層對海外貿易的關注度其實不高等原因,法國政府目前在印度及印度周邊地區沒有殖民地,而法國東印度公司自西曆1602年成立以來也已經累計破產了三次,目前半死不活僅在緬甸沙廉有一個極小的商棧,因此雙方在建交后如何互派大使的問題上卡住了。
啥?那什麼的,可以參照明英協定,以大虎屋和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互發籤證模式建立兩國外交和商業聯繫渠道?
問題是,法國是一個傳統的大陸國家,採取中央集權制度----路易十四成為太陽王之前,法國的中央集權還不完善,但雛形早已經出現了----區區一家公司是沒辦法代表法國政府和波旁王朝的,所以,要麼兩國不建交,要建交那就是【政府對政府】,而不可能出現【政府對民間機構】或【民間機構對民間機構】的模式。
怎麼辦?是跳過明法建交這一環節,直接以明英模式建立商業聯繫?還是對法國另眼相看,允許法國在南京設立大使館呢?
其實目前明法之間的貿易額是非常有限的,遠不如明葡、明英之間的貿易額----葡萄牙人目前在遠東海域常有有30~40艘船活動,而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在遠東常年也有歐10多少武裝商船來往,而法國目前在印度和東印度群島僅能定期維持2艘武裝商船,由此就可以知道明法貿易的總量是比較低的----因此,完全可以借用明英模式,以商業渠道進行雙邊外交工作,但是,朱由崧的目光並沒有拘泥於當前明法微不足道的商貿聯繫,而是希望能與法國政府保持一種比較緊密的交往。
是的,朱由崧對波旁王朝沒什麼特別的好感,但他對未來的法蘭西科學院及十七世紀群星璀璨的法國數學家及科學家們有着不一樣的想法----朱由崧穿越前可不是全能的,穿越時也沒有帶來某個搜索軟件,因此他掌握的都是應用知識,對於基礎的東西他反而有些講不大明白,但科學大廈不是憑空建立,沒有堅實的基礎,一切只是空中樓閣,所以,朱由崧希望從歐洲獲得智力,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確保自己死後欽天監的相關研究不會因為缺乏後勁而扭曲、消亡----因此在朱由崧看來,法國東印度公司是不足以幫助大明引進歐洲智力的,由法國政府層面來協調,更為妥當一些。
但讓法國大使常駐南京,不但會引起國內保守力量的反對,也會讓英葡覺得大明厚此薄彼了,還會讓原本在歐洲事務上可以保持中立的大明有選邊的危險,顯然也不是太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