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9章(1 / 1)

第3709章

所以,經過慎重考慮,朱由崧指示前方談判團給予法國方面單邊優惠,即允許法國在龍牙門港設立大使館,但暫不向法國本土或法國牢固掌握的殖民地派遣駐在鴻臚使。

對於大明方面的最新意見,法國談判特使雖然有些奇怪,但出於打開中法貿易大門的考量,最終還是答應了大明的要求,於是關於兩國建交的事也算是有了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既然雙方談妥了建交事宜,那麼接下來就是通商談判了,這方面其實沒什麼好談的,大明答應開放龍牙門港和錫蘭全境,並承諾不會阻止法國商人、商船進入印度、波斯、緬甸及亞齊貿易,只是禁止法國船隻進入馬六甲海峽東端出口以東海域及巽他海峽以東海域且同時禁止法國在馬來半島和阿鎮以外的金洲其他地區開闢新的商埠;而法國方面則需要承諾,允許大明商船無條件的駛入法國及法國控制下的港口和商埠進行合法貿易。

由於大明的條件並不苛刻,所以,法國特使便欣然允諾,就此,雙方便於明弘光十四年、西曆1658年七月一日簽署了《明法戊戌(龍牙門)條約》。

條約雖然簽署了,但與明葡條約、明英協定一樣,還需要法國政府的確認,因此龍牙門港內的法國大使館如果不出意外,至少一年半后才能開館,不過法國顯然有些財大氣粗,直接就甩下一筆資金,購置了土地、雇傭了工匠開始修建未來的大使館,如此一來,法國大使館的建成還在葡萄牙使館之前,倒也成了明法“友誼”的一大見證······

在明法龍牙門談判進行之際,王襄率領的朵甘都司軍經過小2個月的艱難跋涉,沿着大渡河谷南下至了冷邊長官司和沈邊長官司境內,迫使這兩個小土司列隊相迎,並順從的改組為了2個百戶所。

在改組冷邊百戶所、沈邊百戶所的同時,王襄派人越過大渡河進入天全縣境內,並經由天全縣前往雅州、成都聯繫西川道巡撫衛胤文,申請在大渡河沿線建設一座聯繫河東河西的橋樑。

兩年後,經過仔細勘探,西川道決定在阿壟(安定)架設一座鐵索橋,橋建成後上報南京,朱由崧便賜名瀘定橋,又過了幾十年,明廷決定進一步改土歸流,便在瀘定橋畔設置了瀘定縣······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