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7章(1 / 1)

第3737章

首先,六萬人肯定是不能一股腦上陣的,戰場也擺不開,所以,阮軍每次進攻頂多動用三千人,四次進攻一共投入了12000人,500多人的傷亡已經是阮軍出動人數的5%了,在冷兵器時代這個傷亡數字已經不小了。

其次,阮軍的戰鬥力肯定要比鄭軍略高,否則也沒辦法在鄭強阮弱的情況下,堅持這麼久,乃至於還能打出一次反擊來,但阮軍的戰鬥力跟同時代的亞洲各國軍隊相比,只能說是位於中下游的幾個集團中,欺負真臘、占婆尚且可以,對付暹羅、老撾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因此,傷亡在5%左右就失去戰鬥意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並沒有好奇怪的。

事實上,阮軍高層就不覺得仗打成這樣有什麼奇怪的;唯一讓阮軍高層在意的是,今天進攻之後,明軍損失了多少兵馬?

那麼一天戰罷明軍到底損失了多少人呢?答案是陣亡八人、重傷八人、輕傷不計!

而且這陣亡和重傷的16人大多數是被阮軍的炮火殺傷的,真正被阮軍步兵用火銃和攻擊在近距離打死打傷的只有一二人而已----阮軍炮手是經過葡萄牙教官訓練的,射擊精準度不錯,只是明軍用泥土壘砌胸牆,並在胸牆下挖掘壕溝的做法,讓只有實心彈、沒有開花彈的阮軍炮火無從發揮更多的威力。

別笑,這個傷亡其實不小,以2600戰兵計,已經超過了千分之五,這對明軍可不是什麼好消息,要知道在戰前的計劃中,明軍就沒有準備向富春投放第二支部隊;而阮軍卻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再次強征南河百姓充當農兵炮灰,此消彼長之下,還是阮軍擁有優勢。

所以,對於今天的戰鬥結果,明軍中部分“守舊”軍官便建議張良相放棄外圍防線,把兵撤回富春城內,然後依託城牆進行他們所習慣的守城戰;對此,張良相卻“固執己見”,堅持要禦敵於富春城外,由於張良相是大都督府同知銜的方面總指揮,一眾“守舊”明軍將領無可奈何,就只能服從命令,持續這種令他們不安的“消耗戰”。

而對阮氏來說,今天的戰鬥也讓某些高層感到危機深重,所以,這些認定明軍是想在富春城下拖住阮軍的,阮氏高層便向阮主阮福瀕提議,對富春圍而不打,然後調到精銳南下馳援懷仁府,待解決了南線的危機后,再回師強攻富春。

這種選擇的好處是,避免了懷仁失守后,南線敵軍繼續北進,從而與富春守軍實現內外夾擊的可能----實質就是避免兩線作戰----並能用一個勝利打破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和提振南河軍民士氣······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