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14 字 1個月前

第3738章

反對者認為從富春南下懷仁的時間太長了,萬一期間有什麼變化,只怕是後悔都來不及:因為阮主把錢都用來訓練常備軍和在橫山一線修築堡塞,根本沒有餘力用於國內建設,所以南河國內的道路狀況很差,從陸路南下距離富春300公裡外的懷仁府,怎麼的都要20天,即便開到后不發生戰爭就能驅散圍城新唐-占婆聯軍,再馬不停蹄的趕回富春,一個半月就過去了,如此漫長的時間裡,誰能保證明軍不會向富春一線派遣更多援軍了?

一旦明軍向富春派來更多援軍,而阮軍主力又遠在懷仁或半路,那麼阮氏就將連後悔的餘地都沒有了;至於走海路雖然快一些,但阮主已經收到了消息,知道自家豢養的海盜已經被明軍水師給驅散了,目前南河沿海制海權都在明軍掌握之下,海路卻是走不通的。

阮福瀕從內心裡是支持反對者的意見的,所以,關於阮軍主力先南下解救懷仁府的決議被否定了,阮軍便於第二天繼續展開奪取明軍外圍防線的作戰;可問題是,阮軍對於傷亡的忍受能力並沒有任何的提高,所以,第二天打下來,阮軍在又傷亡了六百餘人的情況下,依舊沒有能拿下明軍於富春城外圍的防線。

明軍守如磐石怎麼辦?

答案是涼拌,沒有更多好辦法的阮軍就只能用過去與鄭主作戰的主要模式,靠着自己“血厚”,以傷換傷,迫使明軍進入血腥的消耗作戰之中······

雖然從藍江到清化的距離,要比藍江到富春的距離近了不少,但由於鄭主部隊數量遠較阮主兵馬為多,所以行動更為緩慢,這就導致了阮軍都已經殺回富春城下了,鄭軍才越過yen河(songyen)抵近到距離清化還有15公里的地方。

與張良相部不同,擁有2個京營師、1個水師陸戰旅的嚴德桓部兵力更為充沛,且戰力要高了許多,所以,嚴德桓沒有如張良相一樣選擇死守清化,而是在得知鄭軍回師后選擇了主動出擊,迎戰鄭家北歸大軍。

明弘光十五年四月十六日,鄭軍主力十萬人(其中優兵5000、一兵70000,還有25000名比一兵的戰鬥力還弱小的隨軍民夫,平日里是負責給鄭軍種田及運輸糧草的)與嚴德桓率領的羽林師、建武師主力(戰兵5200餘人,另有1.5寸及2寸前裝線膛炮32門、170名騎馬夜不收、40名騎馬塘兵)在清化平原上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此戰中,羽林、建武兩師炮兵,先在火炮對轟中以極短的時間壓制了鄭家實力非常有限的炮兵部隊,然後又重點打擊了作為鄭軍核心力量的象軍陣列,當場打死大象六頭,重傷大象兩頭,並迫使目睹了同伴慘死的鄭家象群暴動,進而造成了鄭軍陣列極大的混亂。

趁着鄭軍出現不可控制的混亂,羽林、建武兩師戰兵在兩翼“騎兵”掩護下,緩步前推,然後在鄭家火槍和弓箭的射程之外,用排隊槍斃陣型對鄭軍進行了堅定的、反覆打擊。

在明軍的排銃面前,鄭家如連片的麥浪一樣被鋤倒在地,一點還手的餘地都沒有。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