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7章
接到南京的呵斥,正與自己兄弟斗的不可開交的新唐藩宗理朱聿鐭不敢怠慢,立刻派親信快船北上,這才迫使新唐軍指揮官聽從了高傑的指令,繼續向北推進到了TamKy河南岸;但此時,阮有進的兵馬也已經抵達了TamKy河南岸,而高傑部目前只剩下了2600餘人,顯然是沒辦法輕易突破阮有進部的防禦,攻入TamKy河北岸的,就只能與南下時瘋狂擴編兵力,使得總兵力從最初的3000人擴大到15000人的阮有進部隔河對峙起來。
啥?阮有進部既然具有近6倍的兵力優勢,為什麼不主動南渡進攻力量單薄的明軍呢?
答案很簡單,首先,阮有進的兵力雖然較大,但真正的屬於阮家常備軍的只有500人而已,其餘是這些年來歷次徵召的農兵炮灰,戰鬥力非常有限,且兵甲不足,因此依託一定的工事實施就地防禦尚可,主動進攻就會露餡了。
其次,阮有進並不清楚當面“明軍”會這麼少,因此他擔心,“明軍”以小部引誘自己南渡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也許一旦自己率兵渡過了TamKy河了,其餘“明軍”就會乘坐海船繞到自己後方登陸,截斷自己的糧道----從某些方面來說,阮有進要比阮有隘清醒了很多,但換個角度來看,清醒的太過保守,糊塗的又太過激進了----所以,為了確保身邊的會安、峴港一線有警時自己能迅速馳援,阮有進是沒辦法大膽南下的。
不過阮有進目前雖然無法南下,但其執行的是不讓南線“明軍”北上的任務,所以能把“明軍”當在TamKy河南岸,對於他來說就是勝利了;而對於高傑來說,南線“明軍”其實是一支誘敵的偏師,能收復了全部的占城故地,並能把相當一部分阮軍牽制在南線戰場,其實也是勝利;因此,眼下TamKy河兩岸明阮兩軍對峙的局面,其實對雙方而言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不,正確來說,應該是說是一種三贏的局面!
沒錯,新唐軍能堅持到現在,實際是高傑通過南京方面逼迫的結果,因此能不與阮軍交戰,對已經失去戰意的新唐軍來說,也是喜聞樂見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眼下明阮兩軍的這種對峙,對於新唐軍來說也是一種不勝而勝的局面!
只是,在南線持續對峙、北線出現重大失利的情況下,富春的得失成為了阮軍能不能轉被動為主動的關鍵,由是,已經持續了相當時日的富春攻防戰便愈發的關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