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8章
明弘光十五年十月三日,雨季后爆發的第二次富春攻防戰已經持續了一個月之久了,期間阮軍發動了上百次的進攻,但在守城明軍的全力抵禦下,阮軍始終無法得手,並且還損失了近萬官兵;不過,在阮軍的無數次衝擊中,明軍的損失也持續上升,以至於到後來,之前的病員只要能爬的起來的,都要加入一線戰鬥。
對於明軍的頑強,當代阮主阮福瀕差一點被逼瘋了,然而更讓他不安的事情發生了,北線阮有隘部幾乎全軍覆沒,橫山防線淪陷,北線明軍南下的道路打開了,阮家已經處在了最危機的時刻。
怎麼辦?是放棄富春城不打,先出兵解決南北兩路之敵呢?還是死磕富春,等解決了富春之後,再對外線迫近的明軍各個擊破呢?
阮主政權的高層進行了多處商討,依舊沒有結論,就只能先派出一支兵馬前往北線封堵;但由於富春與日麗江的直線距離超過了150公里,且中途有多條西東走向的河流阻隔,所以,當領兵北上的阮主大將胡瑄所部五千人才抵達石瀚河一線時,便得知了北線明軍前鋒已經開到了石瀚河河北的消息。
胡瑄其實是阮主政權中的二流將領,本身的指揮能力非常有限,因此當聽說對岸有三千明軍在活動,立刻嚇得不敢北上了;若是單純不敢北上也就算了,大不了學南線的阮有進一樣,依託石瀚河設防,死死擋住兵力不足的明軍即可,也能為困頓在富春城下的阮主分憂。
但胡瑄除了在石瀚河以南布設防線外,還接二連三的向富春方向發出求援信,請求阮福瀕派兵增援自己,否則他必不能在明軍的攻擊下,守住匆忙布設的石瀚河防線。
當然,胡瑄這麼說也不算扯謊,要知道阮軍不主攻,北線明軍南下的部隊卻幾次派兵滲透過了石瀚河,與胡部進行戰鬥,而就在這些十人以下級別的超小規模戰鬥中,京營的夜不收部隊發揮出極大的戰力,說以一敵百有些誇張,但一個索倫夜不收打二三十個阮軍卻是異常輕鬆的,所以,被明軍中單兵作戰能力最強的夜不收部隊收拾了幾次后,胡瑄及胡瑄的部下覺得若沒有明軍十倍以上兵力是守不住石瀚河防線的。
可明軍在石瀚河以北有“三千”人,那麼按照胡瑄的計算方式,阮軍至少要在石瀚河以南布設三萬人,這又怎麼可能呢?
所以,接到胡瑄的報告,阮福瀕勃然大怒起來:“荒唐,真是荒唐至極。”
是的,雨季前,阮軍在富春前線大約有六萬兵馬,雨季后通過徵召,將兵馬總數擴大到了十萬人(註:這個數字不包括阮有進南下后自行招募的農兵炮灰),但在接下來的富春攻防戰中,損失了近萬人;而在富春攻防戰進行的同時,又因為南北危機,調派了一萬人予以增援;接到阮有隘戰敗消息后,又讓胡瑄帶走了一萬五千人;因此,眼下阮軍在富春城下一共還有六萬五千人,若是再調一萬五千人增援北線,只剩下五萬人的阮軍只怕是沒有力量奪回富春城了。
一旁侍立的阮有英苦笑道:“主上,臣觀富春城內的明寇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五萬兵或許也足夠拿下富春城了。”
說到這,阮有英頓了頓:“相比兵馬來說,現在的問題更多在於火藥和炮彈不足。”
圍城之初,阮軍每天要向富春城發射200餘枚炮彈,但這種速度消耗是阮軍無法持續的,因此隨着時間的推移,阮軍每日射出的炮彈數量越來越少,饒是如此,這幾天,阮軍的火藥已經基本耗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