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6章
明弘光十六年、清順治十七年、西曆1660年六月二十一日,明軍中路北伐部隊率先抵達色楞格河上游的巴彥木倫地區。
在巴彥木倫地區休整了三天後,中路明軍匯同從金微、瀚海兩都司調來的五千喀爾喀兵開始向庫蘇古爾山西麓展開進攻。
說起來,庫蘇古爾山西麓與唐努烏梁海內地仍有170公里的距離,且其中群山橫亘,本身並非是滿清經營的重點區域,似乎沒什麼值得明軍大張旗鼓的加以攻擊的;不過,庫蘇古爾山及庫蘇古爾地區卻是唐努烏梁海腹地與安加拉河流域之間的重要聯繫;故而,明軍佔領了此地,便能有效的切斷唐努烏梁海腹地與東薩彥嶺以北的清控定北地區的聯繫,使得定北清軍成為一支有家歸不得的孤軍。
正是意識到明軍的攻擊目的,所以,為了保證與定北地區的聯繫,清廷只能急匆匆的從定北方向抽調1500兵馬加強納馬納山口的防禦。
是的,因為對大明分設衛所、削減各部汗王權力的不滿,土謝圖汗部和札薩克圖汗部高層中是有人與清廷暗通曲款的,所以,對於明軍調兵北伐之事,清廷不但是早有預期,且還掌握了部分具體情報的。
只不過,滿清與哈薩克人在阿勒坦泊(捷列茨科耶湖)方向的爭奪尚未結束,所以除非總動員,滿清是沒辦法抽出足夠兵力迎接兩路來襲的明軍的;但總動員也不能那麼好動員的,這意味着今年的耕作和收穫完蛋了一半,且還要動用過去不多的積存;因此,不到萬不得已,順治皇帝和滿清高層是不會全力擴軍的。
既然不能全力擴軍,那就只能拆東牆補西牆了,所以,在不掌握北線明軍動向的情況下,順治皇帝選擇了從北線抽調部分兵力南援。
是,從定北一線抽調兵力會對定北的防禦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滿清通過去年的戰鬥,堅信明軍沒有能力在定北方向發起總攻,頂了天也就是牽製作戰而已,所以才會覺得北線兵少一點也沒大問題----滿清高層覺得即便明軍來過,自己不能禦敵於國門之外,也能依託堅固城防守到天氣轉冷、暴雪降臨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滿清高層建議順治皇帝向俄國出售定北城及周邊地區的。
然而,在這些官員看來一舉三得----即拿了錢,又節約了守備兵力,還把俄國拖進來攪局----的建議,卻遭到了順治皇帝的痛斥。
年輕氣盛的順治皇帝根本不考慮出售定北城的建議----順治皇帝認為,既然能出售定北,又何必在阿勒坦泊方向跟哈薩克人纏鬥呢,不如也一併讓出去好了,這樣可以節省更多兵力用於南面禦敵;啥,阿勒坦關乎未來西逃,逃什麼逃,背水一戰不好嘛;所以話到這份就沒辦法進行下去了,就只能以順治皇帝的意見為準----並堅信清軍能守住這片來之不易的國土;因此清軍就只能在兵力不富裕的情況下設法拖住了明軍的行動,然後坐等冬將軍出手幫忙,將承受不住苦寒的明軍趕回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