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7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66 字 1個月前

第3807章

於是,根據順治皇帝的計劃,南線清軍只守不攻,所以直到當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明清兩軍才爆發了第一次正式的戰鬥----齊錫希特河上遊河谷之戰。

當時守備齊錫希特河上遊河谷內哨堡的清軍約為一個牛錄三百人,而推進至此的明軍系一個騎馬步兵團,從兵力上來說,明軍的戰兵數量較多,但清軍卻利用堅固的工事和不遜於明軍步銃射程的旋膛槍成功的將該部明軍壓制在了河谷之中。

不得已明軍只能等待後續炮兵的抵達,所以直到六月二十九日,才重新展開了對清軍的攻擊;這一次,明軍的長程火炮輕而易舉的撕碎了清軍的抵抗,協助騎馬步兵順利奪取了清軍哨堡;只是在拖延的兩天里,清軍的守備大部已經撤退了,只有一些四五十歲的官兵作為死士留守在哨堡內,因此,明軍炮擊了半天,炮彈火藥消耗了不少,實際只斃俘了20餘名清軍,交換比很是難看。

只是,打得再難看也是初戰告捷,所以,指揮中路北伐明軍的虎賁師師長高瑜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命令部隊繼續前進。

七月三日,中路北伐明軍抵達土貴屯。

土貴屯雖然名屯,但實際不是聚落,而是山谷間的一片寬不過10公里、長達約80公里的狹長型草原,並且不大的草原上還星羅棋布着小二十來座低矮丘陵;而清軍在這些丘陵上建起了一連串的小型堡砦,每個堡砦內多的駐守有七八十個人、少的也有三五十個守軍,並且這些堡砦中還布設了相互能支援的小口徑火炮,一如橫江鐵索一樣,擋住了明軍北上之路。

對於清軍在土貴屯的防禦,明軍並非是不能加以攻克,但必須一個個的拔出,否則就可能遭到來自側背的一擊----清軍布設這種噁心的鐵索陣的目的正是要拖住明軍的腳步----所以,無可奈何的高瑜就只能先按部就班的展開轟擊,並在壓制了清軍周鄰堡砦的支援火力再加以逐個奪取這些阻路堡砦。

正在高瑜部耽擱在土貴屯一線的時候,主攻阿拉克鄂博山口的明軍西路北伐部隊已經抵達了燕然都司布設在特斯河北岸的特斯河堡。

說到阿拉克鄂博山口,其實是從唐努山南麓通往新京的阿拉克穀道的南方入口,由阿拉克穀道其實是穿越唐努山最便捷的通道,所以清軍在總長50餘公里的穀道中前後布設了24座大小堡砦----明軍之所以能對此有所了解,主要是去年被俘的南侵清軍提供了比較詳實的供述----而且這些建立在唐努山山間穀道中的堡砦與土貴屯一線的丘陵堡砦完全不同,一個個都布置在穀道兩側的險要位置上,明軍若是要想予以攻打,就得由低向高實施艱難的仰攻,攻擊的難度遠比土貴屯方向要大得多了。

不過,再難攻打,也要打。

所以,七月五日當天,在特斯堡完成暫短休整的明軍西路軍便前出至阿拉克鄂博山口處,向的扼守山口的清軍雙子堡發起了進攻······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