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7章
面對來勢洶洶的4萬清軍,將相當兵馬調派至特斯河堡和阿拉克鄂博山口營地、手中只剩下1000北庭和燕然衛所騎兵的李成棟部幾乎是被一衝而垮,幸好李成棟見勢不妙,第一時間就發揮了當年與農民軍作戰時練就的拋棄友軍、獨自逃生的技巧,這才不但從清軍馬隊手上逃脫性命,還及時逃回了阿拉克鄂博山口營地主持大局。
逃回阿拉克鄂博山口營地的李成棟一方面用無線電緊急向中路軍及已經在迴鑾路上的朱由崧求援,另一方面也立刻向深入阿拉克穀道的西路軍主力通報了局勢變化;只是還沒等西路軍主力從阿拉克穀道內退出,清軍已經包圍了明軍在阿拉克鄂博山口外的營地;同時,清軍偏師也先後包圍了烏蘭固木堡和特斯河堡,徹底截斷了明軍糧道,將明軍各部分割開來,使之不可相互呼應。
由於明軍構築烏蘭固木堡、特斯河堡已經好幾年了,兩堡的防禦體系比較完備,強攻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所以儘管兩堡內的守軍都不多----烏蘭固木堡內僅有北庭都司麾下勇士營1個騎馬步兵團645名官兵和500名北庭衛所兵,特斯河堡內有北庭和燕然都司麾下勇士營2個騎兵團1300名官兵和另外1000名燕然衛所兵----但清軍兩路偏師卻是以圍困為主,並沒有冒險展開攻擊。
可以說,清軍的攻擊重點還是在阿拉克鄂博山口方向,所以,清軍在這個方向投入了3萬餘人,佔到了出擊部隊的75%之多。
而此時,明軍在阿拉克山口外營地內僅有4500餘官兵----西路軍下屬的京營騎兵團團部、中軍哨及2個騎兵哨700人、西路軍下屬的京營騎馬步兵團1個哨225人、西路軍下屬京營輜重團1個哨225人、西路軍麾下京營炮兵哨1個隊52人、燕然都司名下1個勇士營騎馬步兵團645人、燕然和北庭都司名下衛所兵1000人,以及中路軍增援過來的1個京營騎馬步兵團1250人和1個勇士營騎兵團645人----與來襲清軍的兵力比為1:7,看起來尚不算差距太大,但進一步扣除蒙古衛所兵后,單以守營戰兵數量計算的話,差距就十分明顯了。
並且更為嚴重的是,阿拉克穀道中的清軍也同時出擊,有效的遲滯了西路軍主力的回撤,以至於阿拉克鄂博山口外明軍大營在一段時間內就只能孤軍奮戰了;幸好,清軍主力出擊的速度雖然可以用迅雷不及掩耳來形容,但清軍的炮兵卻沒辦法如狂飆一樣,疾駛過250公里的距離,一下子出現在明軍大營之外,這就給了李成棟堅守住山口外大營的底氣。
清軍也知道自己沒有火炮拿不下明軍山口營地,所以,依舊採用了圍困戰術,以半數兵馬將山口營地團團為主,剩下的15000人則沖入了阿拉克穀道,準備實施瓮中之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