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83 字 1個月前

第3828章

15000清軍沖入阿拉克穀道后,立刻留下4000兵馬於雙子堡一線就地恢復工事,另外11000人繼續前沖,用極短的時間便衝到了明軍設在巴圖魯堡前方的補給營地----所謂補給營地,即西路明軍為了保衛後路和糧道安全,在沖入阿拉克穀道后,所建設的中轉兵站;差不多每3~5公里就有一個,目前一共建成了4個----面前。

守衛巴圖魯堡前明軍補給營地的共計有西路軍直屬輜重團的1個輜重哨、輜重團護衛哨下的1個戰兵隊、西路軍直屬騎馬步兵團的1個戰兵哨等500明軍官兵以及燕然和北庭都司下屬的500名衛所兵----要說明的是,京營輜重哨在營地里是負責兵站事務的,真正負責物資運輸任務的是燕然和北庭的衛所兵----雖說,明軍的輜輔部隊在關鍵時候也能上陣,但由於燕然和北庭都司名下的衛所兵的戰力非常有限、基本只能承擔糧秣運輸及運輸中的簡單護衛任務,所以,在鋪天蓋地的敵軍面前,守軍很快陷入了苦苦掙扎的境地。

是的,外面的強堡大寨不敢輕易攻擊,但對於面前小小的中轉兵站,清軍可是勢在必得的,所以,清軍衝到這個被張肅命名為春字堡的兵站前,便馬不停蹄的展開了猛攻,然後僅用了20多分鐘和不到100人、30餘匹馬的傷亡就將明軍布置在春字堡西側阿拉克穀道中的些許防禦設施滌盪一空了----考慮到方便運輸,並且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和人力去挖溝和布設更多防禦設施,所以明軍只是在春字堡外布設了一些拒馬和鹿砦,如此簡陋的防禦應對清軍穿越唐努山而來的小股滲透部隊尚可,卻是防不住清軍大隊來襲的。

剝除了春字堡的外圍防禦后,清軍立刻展開了對春字堡的強攻。

不過由於之前明軍自發的排銃抵抗,讓清軍指揮官意識到正面進攻會付出很大的代價----300明軍中,騎馬步兵團1個哨有170名戰兵、輜重團護衛哨戰兵隊有42名戰兵、輜重團輜重哨有42名戰兵;而春字堡以西的阿拉克穀道最寬處也只有60米,可供30餘名清軍并行;因此明軍以42名戰兵在單一方向做循環射擊,是能保持火力不會間斷,這就會讓進攻一方蒙受很大損失----所以,清軍此時不單單實施了正面突破,而且派人從穀道兩側山麓迂迴到春字堡側后,實施了四面圍攻。

啥?既然能從穀道兩側山麓通行,為什麼還要強攻春字堡,直接繞過去就行了?

這種想法簡直是在異想天開,要知道明軍步銃的有效射程高達400米,射速也高達兩分鐘三發,在這種情況下,15000人的清軍若只想着繞過,那會在通行期間被明軍打死多少人呢?就算清軍高層願意不惜代價強行通過,那通過後的清軍還能剩下多少士氣呢?

什麼?爬高一點,離開明軍步銃有效射擊範圍即可了?

對,的確從明軍有效射擊範圍外通過,不會產生什麼傷亡!

可問題是,若不能拔出了春字堡這等插在喉嚨上的魚刺,萬五清軍的後續補給就會受到影響----重荷的補給車可不能爬上幾百米高的山麓的----到時候可就不是清軍截斷西路明軍主力的糧道和後路了,而是清軍援軍自投羅網,被明軍主力及一個個兵站所封堵在阿拉克穀道中了,屆時誰又能保證是明軍先餓死,而不是清軍先餓死呢?

所以,清軍不能簡單的繞過春字堡及類似的明軍兵站,必須要將其統統拿下、拔除了,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作戰計劃。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