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7章
打通了出山通道的張肅並沒有盲目追擊,而是派兵進佔雙子堡舊址后,轉身先把江字堡一線的後衛部隊給接應了過來----懾於張肅派出的接應部隊,從連字堡方向一路追擊過來的北路(或者叫東路)清軍不得不放棄了對已經殘破不堪的江字堡的攻擊,坐視了西路明軍後衛撤向西方;當然,匯合了巴爾堪部先前圍攻江字堡未果后散布在江字堡周圍的殘部的北路清軍並未就此打住腳步,而是亦步亦趨的跟着明軍的腳步,抵近了雙子堡一線。
等與後衛部隊成功匯合后,張肅對剩下的部隊進行了一番清點,這才發現西路軍的戰兵和護兵總數已經跌至了不到2200人,而傷員的數量增加到了近700人,至於配屬作戰的漠北衛所兵也只剩下了2000人不到,整體的戰力可謂是削弱到了極點。
但考慮到在沒有與山口外營地內的李成棟部匯合前,西路軍依舊有斷糧被困的可能----其實即便與李成棟部匯合了,也未必能堅持多久,還需要進一步退到特斯河堡才行----所以,別無選擇的張肅就只能繼續向李成棟靠攏。
雙子堡一線與山口外明軍營地的直線距離大約2.5公里,表面上是咫尺之遙,但中間存在至少25000名清軍,因此張肅部的西進是存在一定威脅的。
但在張肅部毅然決然的放棄雙子堡一線可供堅守的地形,果決的向明軍山口外大營前進后,巴爾堪與另一位清軍指揮官、屯齊長子、多羅貝勒愛新覺羅·富爾泰卻發生了衝突。
富爾泰認為要進行攔阻,不能讓張肅部輕易與山口外明軍匯合,但吃過了苦頭的巴爾堪卻認為消滅了這股困獸猶鬥的明軍代價太大,所以不建議對其進行攻擊----在巴爾堪看來,吃掉張肅部至少要付出數千乃至上萬人尚未的代價,這是滿清不能承受的,而明廷家大業大,損失5~6000人根本是九牛一毛,這種交換實在不合算。
兩人彼此之間無法說服,所以到最後也沒有能組織起部隊進行攔截,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張肅殘部在李成棟的接應下,退入了山口外營地。
對於張肅部能成功退入山口外營地一事,富爾泰顯然很是不滿,又跟巴爾堪大吵了一頓,但吵歸吵,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是不是還要繼續包圍山口外營地呢?
亦或是見好就收,直接撤回唐努烏梁海腹地去,不再浪費寶貴的糧食了?
然而,富爾泰和巴爾堪的意見還是不能統一,正在雙方僵持不下時,清軍東路軍衝出了阿拉克穀道,與富、巴兩部實現了匯合。
鑒於指揮東路軍的是廂白旗旗主、多鐸的次子、和碩豫親王愛新覺羅·多尼,所以,富爾泰與巴爾堪就把矛盾上交,請多尼來決定是打是圍還是就此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