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4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91 字 1個月前

第3874章

楊金貴一驚,向樓上樓下問道:“都沒事吧?”

很快,守在二樓的晁正銘的聲音響了起來:“我們沒事!”

四層觀察平台上蹲守的任大方也道:“棚長放心,俺這裡沒事!”

楊金貴放心來,然後向樓上樓下吩咐道:“都給我注意了建虜方面的動靜,一旦炮聲停了,建虜就要大規模進攻了。”

待樓上樓下再次應是后,已經靠在外大內小的射擊口邊上的楊金貴便小心翼翼的向外觀察着,不過從他的角度,其實很難發現清軍射手的位置,所以,楊金貴便再度向任大方問話道:“大方,你發現建虜銃手的位置了嗎?”

甲子堡錐形頂的設計很有些特別,其中布設的觀察口是斜向的百葉窗設計,所以攻擊方不太容易發現觀察口的位置,而在明軍觀察哨卻相對二樓和三樓的射擊孔,視線更為開闊,合適遠眺近觀。

任大方過了一會才回答道:“看到一個,但我估摸邊上應該還有兩個銃手才對。”

因為旋膛銃生產不易,清軍總體保有數量有限,所以清軍便只能將不多的旋膛銃分配給最優秀的射手,於是便誤打誤撞的搞出了精確射手的編製,但這絕不是明軍京營各部目前正在廣泛推行的散兵戰術,具體實施中更是採用了與明軍推行的真正意義上的單兵作戰不同,實際就是當年清軍中索倫兵在白山黑水的廣袤林區中的小隊獵人形式的重新體現。

因此,清軍每個旋膛銃分隊通常由一名分得撥什庫、一名撥什庫/壯達、兩名馬甲、一名步甲組成,其中分得撥什庫實際是射擊指揮官,步甲其實是負責保管彈藥的挑夫----現在滿清國內除了王公貴族家中還存在一些伺候人外,已經沒有所謂的阿哈了,進而連帶着清軍軍中也沒有了輔軍存在,但輔軍的事還是要有人做的,所以,便把戰力較低的老弱編為步甲,實際從事輔軍的工作----然後五個旋膛銃分隊編為一個旋膛銃牛錄,五個線膛槍牛錄編為一個旋膛銃甲喇,若干個旋膛銃甲喇與其餘火炮甲喇、普通火銃甲喇合組為烏真超哈營。

是的,烏真超哈營內的甲喇、牛錄與八旗現有的甲喇、牛錄並不對等,執行的是軍事編製而不是行政編製,另外,旋膛銃甲喇、旋膛銃牛錄與普通火銃甲喇、普通火銃牛錄的編製也不一樣,後者每牛錄有七十五名持銃馬甲、二十五名步甲,每甲喇有三百七十五名持銃馬甲和一百二十五名承擔火藥、銃子及糧秣運輸的步甲,在人數上顯然是遠超旋膛銃牛錄和旋膛銃甲喇的。

楊金貴提醒道:“你小心一點,建虜搞不好是由撥什庫或壯達在主射,其餘兩名馬甲在幫忙裝填!”

由於是精確射手,所以清軍無師自通了跪射、伏地射的技巧,但問題是,前裝槍再裝填時必須直起身體才能進行,故而,為了隱蔽射手的身形,清軍極有可能由打得最準的銃手一次性攜帶三桿旋膛銃出擊,並在全部打完后,再退下去重新裝填。

“那就有可能已經撤下去了!”任大方應道。“怪不得我看不見他呢!”

任大方說的倒不無可能,畢竟甲子堡的射擊口外大內小,能準確的打進堡樓兩槍已經算是神乎其神的,真要是彈無虛發,那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只是任大方的話剛剛說完,又是一發銃子打入了堡樓,打在了堡牆內壁上。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