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4章
得到朱由崧背書後,余龍立刻向安南前線發布了相應的指示,於是根據余龍的命令,日南都司給麾下各衛所下達了隨軍出戰的通知。
由於明軍號稱在交趾有五萬駐軍,所以接到日南都司的通知或者說宣召,各地附明土司不敢怠慢,紛紛調遣兵馬趕往了約定的集合點山蘿衛。
而在日南都司麾下的衛所兵趕路的時候,南京鴻臚寺也向駐瀾滄新首都甘蒙城的大明駐在鴻臚使發出電文----電文其實是先發到了新唐藩首府西貢地的,然後由快船沿湄公河逆流而上,送到鑾佛邦的----要求瀾滄王國同意日南土兵經由隸屬瀾滄的桑怒、赫芒、進入藍江上游地區,進而直插鎮安府後路。
同時,明廷還要求瀾滄方面出動必要數量的兵馬前去助戰,並經由巴托洛米山口、萊嶺兩個方向圍攻鎮安府,徹底斷絕鄭氏西逃之路。
面對明廷的壓力,瀾滄方面不敢不答應,但又不想乖乖照做,便一面應承、一面向鄭氏緊急做了通報。
接到了瀾滄方面的通知,鄭祚知道大事不好,然而此時鄭氏手中只有不到二萬百姓及二千可用兵馬,顯然是沒辦法擋住從藍江上下游同時逼迫而來的大明兵馬。
但要說撤出鎮安,向長山以南的瀾滄境內轉移,鄭氏內部也存在不同的意見,這是因為,一方面鄭氏撤出鎮安府後,其實很難有機會再回歸了,而另一方面瀾滄顯然是不可能收留鄭氏的,相反,原本瀾滄出兵只是迫於明廷的壓力而不得已的行為,一旦鄭氏不請而來,那瀾滄可就只能跟鄭氏真幹了。
戰又戰不得、撤也無處去,派人乞降吧,剛剛鄭氏內部就因為是不是要跟大明乞降的問題自相殘殺了一次,所以,現在也沒人敢提向大明乞降的事了。
怎麼辦?滅頂之災即將到來,鄭氏一族的倖存者又將何去何從呢?
啥?遁入叢林打游擊戰!
別開玩笑了,游擊戰不是不能打,但問題是,能打游擊戰的都是熟悉地形的土著,而鄭氏的根據是在朱江平原,在鎮安實際也屬於入侵者,與本地土著的關係一直緊張,在這種情況下,鄭氏想要打游擊戰的後果就只能是迅速的冰消瓦解了。
所以權衡再三后,夜不能寐的鄭祚做出了決定:首先,鄭祚安排貼身親衛護送長子鄭根及鄭根的妻兒進入長山深處躲藏;接着,鄭祚又安排重臣鄭枰、丁約等人以叛亂不成裹挾鄭祚家人出逃為名,帶着鄭祚的幼子鄭枚、鄭桔向大明投降;至於鄭祚本人則率領還忠於鄭氏的官兵準備死守鎮安府城,來個以死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