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5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57 字 1個月前

第3895章

明弘光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溯藍江而上的明軍一部偏師四千餘人抵達鎮安府英山縣,遇到了鄭枰意在向大明乞降的鄭枰等人及鄭祚被叛亂的部下“掠走”的兩個兒子;不敢怠慢的指揮官、九真道總兵杜弘域立刻派出一個團645人將其等押解回了榮州府城。

稍後,得到消息明廷很快做出決議,流放鄭枰等十五名歸降者及其家屬至新周藩、流放丁約等二十五名歸降者及家屬至岱輿的南遼藩和南桂藩、閹割鄭祚二子后將其分別流放至長安藩和新通藩,其餘歸降者則以送去大明的名義,一樣流放於海外各藩,於是鄭祚準備的狡兔三窟之一,就這麼完蛋了。

明廷流放鄭枰等人其實是后話,而在當時,送走鄭枰等人的杜弘域繼續北上,又連續攻佔了既無守軍也無城防的昆崗、溪坡兩縣,進而將兵馬推進到了距離鎮安府城僅五公里的地方才安營紮寨下來。

杜弘域接下來等了五天,從北方來的日南衛所兵才三三兩兩的開到了相陽城下,但這並不意味着兩股明軍就可以發起總攻了,事實上,杜弘域部又等了三天,日南衛所兵才陸陸續續到齊了;當然,行動緩慢不是日南衛所兵故意的,而是因為一路翻山越嶺的結果,所以,杜弘域也沒什麼可以指摘的。

既然北-東兩路兵馬到齊了,西-南方面的瀾滄兵又沒什麼指望----只要瀾滄兵能堵住巴托洛米山口和萊嶺山道,不放鄭氏殘部進入瀾滄境內,大明這邊就滿意了----那麼接下來正式攻城就開始了。

說起來,相陽城,也就是鎮安府城是整個鎮安府內唯一有城牆的城市,但城牆的規模其實跟大明內地的小鎮差不多,可以用簡陋來形容;所以,杜弘域與日南都司第一任都指揮使莫敬耀----根據與大明的約定,高平莫氏之主與宣光武氏之主輪流擔任日南都司都指揮使----以及實際掌握日南都司兵權的日南都司都指揮使僉事郭鵬飛會商之後做出決定,由日南衛所兵負責總攻,明軍提供火力掩護。

於是杜弘域便首先調用自己隨軍攜帶的8門千斤佛朗機炮猛轟相陽城頭;由於鄭祚在撤向鎮安府期間已經丟掉了全部的洋炮,因此手上只有幾門近程火門炮、虎蹲炮的鄭氏完全沒有能力反擊,就只能隱忍下來,聽任明軍炮火肆虐。

考慮到鄭氏的殘餘力量有限,不想浪費彈藥的杜弘域部僅僅完成了三次射擊就停了下來;而郭鵬飛見狀,也大大咧咧的下達了進攻命令,隨即,陣型混亂的日南衛所兵便烏壓壓的沖了上去,然後在抵近后,遭到了鄭軍近程炮火的打擊。

按說鄭軍炮火其實殺傷效果有限,但見到鄭軍還有反擊的火炮的衛所兵直接丟下了飛梯等攻城器械,轉身就跑,若非明軍派人彈壓和收攏,只怕是直接就逃跑各自老家了。

日南衛所兵拙劣的表現,讓郭鵬飛很是憤怒,當即連砍了十名帶頭逃跑的衛所兵腦袋,這才唬得日南衛所兵振奮了精神,得以在杜弘域部的新一輪炮擊后“奮勇”向前。

這一次,日南都司麾下的土兵雖然依舊被鄭軍輕而易舉的給殺退了,但至少是攻上了鎮安府城的城頭,並給兵力有限的鄭軍以一定的殺傷······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