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0章
“皇爺,據日朝科報告,德川幕府已經完成了大型夾板船【武藏丸號】的建設,目前正在進行試航,如果試航結果良好,預計會在今年七八月間運輸不少於二百五十人的移民前往方壺進行拓殖。”
德川幕府製造的【武藏丸號】是一艘550噸級的商用蓋倫船,其建成后使得幕府有能力進行對北美大陸的殖民拓殖,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大明拓殖方壺的計劃就產生了一定的威脅。
不過,由於幕府不忿大明掌握日本對外貿易,且大明海商肆意壓低日本商品的採購價、拉升中國商品在日本的銷售價,導致日本資金外流、國內通貨膨脹加劇的種種“惡行”,所以,依靠三都商人財力建成的【武藏丸號】正式運行后還要承擔與新西班牙方面秘密通商、打破大明商人貿易壟斷的任務,並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海外移民工作,實際給霍藩、薛藩的威脅不大;當然,前提條件是日本不繼續建造類似【武藏丸號】一樣的大型軟帆船,否則,遲早會對大明在方壺的拓殖產生某種不利影響的。
只是,朱由崧似乎另有想法,所以,就見他向李泰問道:“德川氏接下來還有大規模造船計劃嗎?”
李泰回復道:“幕府部分高層認為【武藏丸號】的建造太費錢了,所以有意阻止幕府繼續建造類似船隻;當然,這些幕府高層也希望擴大與新西班牙方面的貿易,所以,他們只是反對造【武藏丸號】這樣的大船,並不反對建造一些比【新伊達丸號】略大的貿易船。”
幕府是不可能讓諸侯掌握【武藏丸】級蓋倫船的建造技術的,但日本的道路情況很差,造船所需的大型木料要想從山區里運出是相當不容易的,因此造一艘550噸級【武藏丸號】的花費遠比造2艘300噸級的小船要多多了,所以,幕府高層中才會有人反對造大船,主張造小船;這就與大明的情況截然相反了。
是的,以蝦夷地等處船場多年來的造船經驗,雖然2艘300噸級船與1艘550噸級船最終運載重量相等,但2艘船要雙倍的桅杆、風帆,所以建造2艘300噸級船的時間要比建造1艘550噸級要長、人工要多、花費也大。
而且由於300噸級船的操船人數實際比550噸級少不了多少,因此2艘300噸級船的水手要比1艘550噸級船多出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維持費顯然更多,長期運行的話,絕對不怎麼經濟;再加上550噸級可以裝載比300噸級更多更大的火炮,戰鬥時可以輕輕鬆鬆的實現1打2;因此,在大明的認知中,船是造的越大越好的。
唯一有利的是,2艘船的運用肯定比1艘船要靈活,但也僅此而已了。
李泰見朱由崧沒有反應,便繼續說道:“不過,將軍德川家綱還沒有做出最後的決斷,所以,日本方面還是有可能繼續建造類似【武藏丸號】的大型夾板船的。”
21歲的家綱早已經親政了,因此只要作為日本實際統治者的家綱的態度堅定,幕府還是會繼續建造大型蓋倫船的。
李泰隨即補充道:“日朝科預計,日本將軍會在【武藏丸號】第一次成功往返方壺大陸后,根據【武藏丸號】船長的報告,做出最後決定。”
朱由崧搖了搖頭:“太慢了,日本人的基礎比大明好,但國小力弱,以至於行動速度太過緩慢了,朕倒是有些等不及了。”
朱由崧沒有進一步說下去,而是問李泰道:“除了日本方面的消息,還有什麼要報告的?”
“有的!”李泰說明道。“根據西洋科的報告,天竺霸主阿拉姆吉爾已經派遣重臣朱姆拉率大軍四萬抵達了天竺東陲的孟加拉,據說這支軍隊的目標將是孟加拉東面的阿豪馬國。”
阿豪馬國所領之地,在另一時空中被稱為阿索姆或是阿薩姆,而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該國則被稱為阿洪或爾撣國,其國主體民族為早期傣族的後裔,不過卻是已經印度教化的傣族,與信奉南傳佛教的泰人、雲南境內的中國傣族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