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4章(1 / 1)

第4024章

在豐雲山威脅終止和議、來年再戰的情況下,愛新覺羅·巴爾堪請示清廷議政會議同意,遂於明弘光十八年(清興泰元年、西曆1662年)九月初一代表滿清政府與大明正式簽署了《喀拉庫爾和約》。

《喀拉庫爾和約》一共七條內容:

第一,滿清隨後將國號改回后金,興泰皇帝福全去帝號,改稱汗王,並向大明皇帝稱侄,此外,后金還要將親王等宗室爵位降等(實際是將親王、貝勒兩爵降為貝勒、貝子),以便後續與大明交往中不至於僭越;

第二,后金多羅康貝勒愛新覺羅·玄燁將前往大明國子監遊學;后金固山貝子愛新覺羅·常阿岱將作為告罪使陪同玄燁一起前往南京;

第三,大明與后金約定,雙方以喀拉庫爾湖以西二百四十里處為兩國邊界線,稍後兩國將聯合進行邊界踏勘,各自樹立主權界碑;

第四,兩國將在邊境線某個合適的位置設立榷場,進行互市,並商定具體的互市細則及貿易糾紛處理辦法;

第五,后金為萬曆朝以下給大明造成的損失,向大明賠償黃金六萬五千兩、白銀二百十七萬兩、馬駝二千六百匹、奴隸八百人;

第六,禁止后金以武力入侵大明之藩屬,后金與大明藩屬國家之間的爭議,將由大明負責裁定,而大明的裁定即為最終裁決,對后金及與后金髮生衝突的大明藩屬國具有絕對約束力;另外,在後金與其他非大明藩屬國家衝突時,大明將保持善意中立,不向衝突中的任何一方提供任何性質的幫助,也不向其中一方出售軍械、馬匹、糧食、藥物等軍用物資;

第七,在後金履行了本和約之第一、二、三、五項后,明軍將部分撤出在昆堅地(后金稱呼唐努烏梁海)的駐軍。

和約雖然最終由雙方代表落筆簽署了,不過因為時間已經進入九月,雪期即將來臨,道路通行不便,物資運輸困難,所以,明清雙方談判代表在各自請示了高層后,決定玄燁、常阿岱將在明年春季雪化後起行,而後金賠償給大明的黃金白銀馬騾等也將玄燁出發的同時,移交給大明方面。

《喀拉庫爾和約》的簽署及稍後的履行,宣告了自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以來,建州與大明長達四十二年的恩恩怨怨暫時告以段落;但這份和約其實是停戰書,而非和解書,所以,在若干年以後,雙方的戰火還會重新燃燒起來。

不過那時已經是朱和塽的時代了,並且那場大戰還不僅僅是明清兩國在做最後清算,和碩特、准格爾、哈薩克、羅剎等國幾乎全部卷了進來,以至於那場戰爭被更後來的人們稱為東方的三十年戰爭,可這就是后話了······

啥?楊存孝部全部後撤了,昆堅行都司的防禦移交給誰?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