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5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64 字 1個月前

第4025章

明廷就不怕滿清前腳簽約,後腳就撕毀條約嗎?

另外,楊存孝部撤退了,朱由崧計劃奪取葉尼塞河以東的作戰,由哪一部來執行呢?

不會就此擱置吧?

要知道,算到明年開春,楊存孝部在北庭、昆堅作戰生活的時間已經超過兩年了,可以說上上下下都已經十分疲倦了,的確應該讓他們撤回關內修整了。

至於楊存孝部撤回后,昆堅行都司的防禦嘛,完全可以交給楊存孝在今年組建的昆堅勇士營各部來負責。

什麼?昆堅勇士營是以八旗降人為基礎組建的,政治上未必可信!

你這是老眼光了,沒錯,昆堅勇士營第一個團的確是用願意留在昆堅生活的京營老兵及八旗降人組建的,但在今年開春后,根據朱由崧的指示,明廷從鐵勒行都司、定襄(林北)都司遷入了相當數量的布里亞特蒙古部族,然後將這些布里亞特蒙古部族與八旗降人打散后重組了昆堅境內的各衛所----共編成六衛七獨立千戶所----並從新組建的衛所中抽兵重建了昆堅勇士營所部,因此目前總兵力3個團的昆堅勇士營在政治上已經相當可靠了,並不會出現清兵殺來就再度倒戈的情況。

此外,弘光十八年中,楊存孝部除了奪取了喀拉庫爾以外,還在清軍可能潛越的鄂爾噶汗山各條穀道中建設了十數個扼險而守的堡砦,這些堡砦雖然駐軍不多,但也足以擋住清軍的第一波攻擊,從而能讓後方有足夠的預警和避讓時間、求援時間。

等到大明的勘界使臣接收了喀拉庫爾泊以西120公里的山區后,昆堅勇士營還會在西面設置更多的哨砦、堡砦,並禁止后金的商隊在榷場以外貿易,因此日後清軍想要捲土重來,再度殺入唐努烏梁海地區的話,不說不可能吧,至少難度會很大,遠不如其繞過薩彥嶺-阿爾泰山,殺入額爾齊斯河上游更為容易。

再有就是,楊存孝部撤離昆堅的時間是在清廷移交人質和賠款之後,姑且不說清廷送來的人質的真假,可金銀實物是不可能做假的,既然清廷花了那麼大的代價,又怎麼可能短期內就撕毀和約呢?

至於天長日久之後,就算滿清毀約了,襲擊昆堅地的可能也不大,畢竟昆堅面積有限、能養活的人口也有限,清軍衝進來也是搶不到什麼的,還會遭到來自丁零、鐵勒、燕然、瀚海等地的援軍的反擊,結果很可能是得不償失。

所以,即便楊存孝部撤離了,因為地形限制的緣故,昆堅地的安全還是有基本保障的;而明軍未來對葉尼塞河以東俄國佔領區的進攻嘛,朱由崧完全可以重新調遣軍隊的,是的,不從昆堅走,因為這會拉長了補給線,增加後方運輸壓力。

對的,到時候明軍將從鐵勒方向發起進攻,然後沿着昂嘎拉河(安加拉河)前進,這樣就能充分利用昂嘎拉河的水運來減少運輸損耗了----俄國人當年也是沿着水路一路東進的,如此先進的經驗,明廷自然要學習和照抄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