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3章
大明在縣男之下還設有縣尉一爵,但縣尉並不直接授予功臣,而是授予那些功封縣男爵的功臣嫡子的,這是因為縣爵每代都要降等----只有少數特旨才能承襲多代----那些縣爵功臣死後就沒有爵位可以給繼承人承襲了,這顯然不是優待功臣、激勵臣子之道,因此,朱由崧才設縣尉一職給縣男的後人承襲,以保證這些男爵後人不會一代就家道中落了。
不過,如果功臣功封的是縣子及以上,等其子孫承襲完縣男爵位后,是不可以再承襲縣尉之爵的,頂多以邑子、邑男這等榮譽頭銜,來證明自己曾經是貴族子弟----邑子是給承襲完爵位的貴族嫡子來表明身份的,邑男則是給承襲完爵位的貴族庶子來證明身份的。
朱由崧點點頭:“宗藩可以叫國宗,那功藩叫什麼,藩宗?”
得到李永茂的確認后,朱由崧又問道:“藩宗與國宗應該有區別吧!”
李永茂回應道:“回陛下的話,的確是有區別的,藩宗只設兩等,一樣是每代降等承襲,其中公藩一等藩宗比類縣伯、二等藩宗比類縣子,侯藩一等宗藩比類縣子、二等宗藩比類縣男。”
目前功臣只有公侯兩級才有轉為郡爵,於海外授地建藩的資格,普通的縣伯、縣子、縣男三等是沒有出海裂土的份的。
“如此也行!”朱由崧隨即又問道。“那海外各藩的功爵,卿等是怎麼定的?”
李永茂講解道:“臣等原本建議各藩以古禮設大夫爵,但考慮到文散官中有大夫官名,所有建議各藩設上士、中士、下士三等爵,宗藩上士類比衛所指揮使、中士類比指揮使同知、下士類比指揮使僉事,功藩上士類比千戶、中士類比副千戶、下士類似百戶。”
上中下士與其說是爵,不如說是世官,倒也能區分中樞與藩國的不同,但朱由崧聽罷卻眼眉一挑:“王公侯伯一樣?”
李永茂應道:“一樣,但王藩能授上士四人、中士十六人、下士六十四人,公藩能授上士二人、中士八人、下士三十二人,侯藩能授上士一人、中士四人、下士十六人,伯藩只能授中士二人、下士八人!”
朱由崧眯起眼:“稱‘士’,朕覺得不響亮,可改為某某中郎將,另外不必限制中郎將人數,可用其他方式規劃等級高下。”
李永茂應道:“是,臣回去再找各司商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