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4章
江戶王朝面對大明的威逼利誘以及國內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就只能答應大明的要求,在國內實施了大規模的轉封:
其中,領有加賀102.5萬石知行的大名前田家被轉封到了九州地區的筑前(53萬石)、筑後(31萬石)兩國並領有豐前國的一部領土(33萬石中的20萬石)----轉封后的前田家的總知行增加到了104萬石;
領有長門、周防等地36.9萬石知行的大名毛利家被轉封到了九州的豐后國(37萬石)並同時領有豐前國的一部分領土(8萬石)----轉封后的毛利家的總知行增加到了45萬石;
原本名義擁有77萬石知行的大名島津家,將名下擁有的日向領地交出,然後在領有整個大隅國(17萬石)、薩摩國(31.5萬石)的基礎上,獲封肥后國的一部分領土(57.3萬石中的32萬石)----加封后的島津家的總知行增加到了80.5萬石;
原仙台藩藩主伊達家轉封肥前國(57萬石),並獲得了肥后國的一部分領地(7.3萬石)----轉封后的伊達家總知行從原來的52.5萬石增加到了64.3萬石;
肥后國剩餘的18萬石知行及日向國(29萬石)由岡山藩藩主池田家(原知行31.5萬石)和小倉藩藩主小笠原家(原知行15萬石)分割;
原熊本藩藩主細川家轉封伊予國(40萬石)和贊岐國(18萬石)-----轉封侯的細川家總知行從原來的54萬石,增加到了58萬石;
九州及四國剩下來的福岡藩、佐賀藩、久留米藩、小松藩、高松藩等大大小小的親藩、譜代、外樣全部轉封至本州島上另外安置,至於轉封所造成的各藩加增,主要通過罰沒彥根藩的領土進行調解----彥根藩原本25萬石知行,被罰沒了23萬石,但總算還能維持諸侯格,其根本原因就是彥根藩乃是松平元康時代就為幕府效力的老譜代了,為了安撫其他譜代諸侯的信,所以不看僧面要看佛面的;並且井伊直澄之所以配合西班牙人出兵大明方壺殖民地,雖然是錯誤估算了形勢的結果,可本質上是切合幕府復仇思想的,也不宜嚴懲。
是的,幕府的轉封並沒有完全按照大明的意思來辦,讓伊達家獨佔整個四國,這就讓得到大明默許的伊達家頗為不滿,然而這一時期的日本國內形勢詭異,被轉封的其餘各藩都不想貿貿然的挑起爭端----幾十年的偃武修文,使得日本國內的武士階層已經失去了太多的血性----再加上大明的態度曖昧,因此,伊達家只好無奈的接受了轉封的命令,從奧州老家打包前往了日本西海道的九州。
見到刺頭伊達家也默不作聲的接受了轉封,其他各家更是不敢折騰了,於是,從弘光二十一年三月起,至弘光二十一年十月底的,大半年時間裡,日本全國都在忙着搬家,海運一時格外的繁忙。
就在大部分諸侯忙着搬家的時候----藉助這次轉封,江戶王朝徹底實施了大洗牌,將各藩的領地都進行了調換,籍此防止已經生根的各藩出現叛亂----變動最小、且一早表明了反對德川家滅亡大和王朝,篡奪日本王權的島津家,在接收完新領地、移交完日向舊領地后,公然宣布脫離日本,直接向大明臣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