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5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16 字 1個月前

第4115章

由於大明的壓力,一早知道島津家計劃的江戶王朝對此予以了承認----原本德川家綱是不準備公開承認九州和四國各藩獨立的,但大明這邊一定要江戶王朝對外表明態度,因此保證忍辱負重的心態的江戶方面最終還是扭扭捏捏的頒布了准予島津家獨立的詔書。

既然江戶王朝公開承認島津家獨立,那麼大明也就是順理成章的將島津家接納為大明外藩----弘光二十一年五月,封島津郡伯----為了顯示自己對大明的忠誠,島津家便以祖上是中國移民為由,改為【秦】姓。

島津氏獨立-受封-改姓的做法在日本國內看來,顯然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其實這個魔盒早在鄭澤文與松平光長接觸時就已經被大明打開了----接下來,伊達家、前田家、池田家、毛利家、細川家、對馬宗家、土佐山內家、德島蜂須賀家在大明的安排及脅迫下,陸續宣布脫離日本、向大明稱藩。

而早已經麻木的江戶政權照準不誤,於是等到弘光二十一年年底氏,日本國土就只剩下了本州島及少量的海外離島了。

但大明對日本的削弱並沒有結束,這不,為了避免九州、四國諸侯在多年後與日本再度聯合,因此大明在冊封伊達等藩藩主為大明海外郡爵的同時,還以島津【秦】家為例,積極在九州、四國各藩推行歸化政策,鼓勵兩地官民改漢姓說漢話,甚至連政治也一併按照大明宗藩功藩的模式進行改造----主要是廢止了知行制,改為俸祿制與爵制----若是這些漢化的做法長期實施下去,天長日久了,也就沒有九州和四國和族了,如此兩地自然也就再也不能與本州重新合一了。

江戶政權顯然也清楚大明做法的威脅性,但要江戶王朝廢藩是根本做不到的,因此江戶王朝企圖卧薪嘗膽、日後報復的願望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其第一任國主德川家綱推行的政治改革----史稱【托古改制】,即學習大明的爵位授予制度與大和王朝早年的律令官制度重塑日本的行政體系----也註定了只學到了形,沒辦法學到實。

面對政治改革失敗,大明的壓迫日盛,家綱憂思憂慮,僅僅二十五歲就英年早逝了。

家綱死的死後,沒有留下子嗣,因此由異母弟德川綱吉接任了日本國主、瀛洲郡王。

德川綱吉上台之初倒是勵精圖治,但綱吉本人並不在意日本糟糕的外部形勢,甚至還主動將【日本】的國名改為【和國】,籍此向大明證明現在的日本與過去的日本進行了切割。

對此,大明頗為滿意,一度放鬆了對【和國】的壓迫,然而,隨着外部壓力的減弱,以及輔佐重臣的凋零,綱吉喜好奢靡的本性就暴露了出來,從而一步步的將【和國】拖入了更深的深淵之中,但這就是后話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